在上海,“落叶”似乎天生是个带着故事的词。每年仲秋时,上海有街道开启落叶不扫模式,也有音乐家把演出地直接搬进金黄撒满地的落叶之上。
2021年1月1日起,冬天的落叶又多了新去处。
徐汇区文定路218号的画家街,一个文创园区里的内部街道、也是周边市民的休憩驿站,在新年里成为一个互动的艺术新空间。包括徐汇区环卫工人在内,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网友都为这个新空间送来了他们眼中值得收纳的落叶。总共十万落叶,织就都市一隅的亮丽风景。
这次画家街里举办的活动有个浪漫的名字“秋忆”,是园区里的艺术家邀周边市民、白领一同借助树叶这样的自然材料,创造出一场独特的打卡活动。活动由上服德必徐家汇WE携手叩闻艺术共同打造,并在上服德必徐家汇WE园区中的画家街及WE”·Koowing Art Space上进行展出。这6件硕大的秋叶雕塑的灵感源自艺术家们,吸引了白领和周边居民们参与,共同完成。
谈及举办活动的初衷,主办方表示,“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街道通过艺术来点亮公共空间,上海这座城市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吸引市民、白领打卡的装置和作品。我们理想中的这些作品可能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经费,但在‘心思’‘认同感’‘城市归属感’等方面下功夫。”
前几天,上海气温骤降至0度以下,但这里的白领和居民们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将一片又一片的树叶小心翼翼地贴在艺术装置的主体之上。例如,由青年艺术家袁楷茳所构思打造的《生命之火》艺术装置中,秋季留下落叶和枯枝,或黄或红犹如暖色系中的颜料,经过大家的手层层叠叠粘合在了一起,宛如团团的火焰,给这个寒冬带来了阵阵暖意。而观展者在画家街入口也能领到若干秋叶,与艺术家们一同“更新”秋叶雕塑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艺术节活动使用了近10万树叶,如此庞大的数量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上海徐汇环卫工人的大力支持,他们细心地将枯枝、树叶打包分好,并送到了画家街布展现场。“送来的环卫师傅说,这样一来秋季沿街不扫的落叶在冬季也有了好去处。节后一定会过来看看他们参与的作品。”主办方相关人员介绍说。
“2020的四季承载了太多记忆,不管好的坏的都刻在了每一个人心里,在这即将翻篇的12月,我们想以一种更特别的方式去纪念2020。” 画家街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所以他们想把原本在展览馆、橱窗内的艺术作品带到室外,在更加开放的空间让更多人欣赏。
为此,画家街打造了专属的艺术IP——「門外」美术馆:不同于其他美术馆、展厅,将艺术作品,置于门外,融入街区。每一季都会在街区内举办主题展览,与百位艺术家合作,挖掘更多的艺术呈现形态。“你可以远远的望静静的赏,亦可拾起材料与艺术家一同创作;这不是艺术品展出,而是将你我置身于艺术中。” 画家街市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因为是在更加开放的公共空间,对艺术装置的空间位置、比例、尺度以及材质也有需要细细考究。艺术顾问叶建海介绍说,艺术装置在放置之前,一定要先做预演。例如先做等比例的泡沫塑料、纸质模型,通过现场放线,进行反复的验证。经过多角度的观察和考量之后,在路人的行径路线上才能呈现出艺术装置最美的角度。
放眼全球,城市更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街道,各有特色和内涵,并不容易复制和借鉴。那么在街道的小微更新中,如何更好地融入艺术的元素呢?
该园区负责人认为,艺术是文化的表征,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吸取画家街本身的文化精华与文化脉络,那么这些作品就会让市民产生失望的情绪。
过去几十年里,这里聚集了众多画廊,并逐渐成为附近居民、乃至上海市民心中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街”,而中国西洋画的发源地——土山湾也源于附近。那么,艺术装置的添置一定要考虑得体,听取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的想法就很重要。“尤其是街道的艺术装置,关系到在这里生活工作每一位市民。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一同参与,让身体接触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该负责人解释道。
此外,园区对于艺术融入街道还有着更美好的期待,“我觉得画家街具备这样的土壤:让一个艺术作品存在同时,市民又能不断参与去演绎创变这个作品。而不是一个完成品,只能拿来欣赏。” 园区负责人表示,未来画家街将通过“门外”美术馆的艺术平台,链接更多的艺术家与园区白领、社区居民,通过协作形成“小而美”的城市微型公共艺术空间。
作者:王彦
编辑:徐璐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