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历史上有很多寺塔,一开始是用来镇妖驱邪的,只是后来由于声名鹊起,才被当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比如说,位于钱塘江畔的六和塔。
六和塔之名,源于佛教中的“六和敬”;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听从延寿、赞宁两位禅师的建议,于月轮山上建造九级高塔,以此来镇住江潮。
不过,六和塔的命运比较坎坷,屡遭损毁。公元1163年,智昙禅师自告奋勇,倾十年之力重建六和塔,并改为七层塔。虽然在规模上有所缩减,但要比坚固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了公元1900年,在塔外木构檐廊十三层。外二层为内一层,六层封闭,七层与塔外相通,形成“明七暗六”的独特构造。
换言之,从外面看,高达59.89米的六和塔共有13层,每一层都有很多小窗,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铛,但其实塔内只有7层。
话又说回来,进入六和塔后,你会发现内部空间远比想象中要大,说是内有乾坤都不为过。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直达顶层,但是越往上走楼梯就越狭窄,爬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
当然,每一层都可以走出去观景,从不同的高度眺望远处,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美好。
登上顶层后,视野无疑变得更加开阔,只见钱塘江大桥横跨两岸,城景与江景皆一览无余,美不可言。
此外,六和塔内还存有不少文物,包括明代石刻镇海神像、南宋“救赐开化之寺”石碑、乾隆皇帝游塔时手书的六和塔塔碑等,平添了几分人文色彩。
曾有人如此评价杭州的三座明塔:“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的确,六和塔原本就是用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自然是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六和塔素来是文人墨客钟爱的观江吟诗之地,陆游、张翥、钱惟善、白廷玉、张仲举、丁立诚等大V均在此留下了诗作。乾隆皇帝更是在登塔游览时,七层各题匾额,并题诗联。
甚至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偏爱此塔,不单单是鲁智深圆寂于此,连武松都在此颐养天年。故而,塔内至今仍存有鲁智深和武松的画像。
说起来,整个景区不是很大,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除了六和塔外,西侧的小山坡上还建有中华古塔博览苑,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北京白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应县木塔、邛崃石塔等各种微缩版的古塔应有尽有,堪称“名塔大集合”。
那山,那水,那塔,谁是谁的过往,谁是谁的守望,一年复一年,谁又沉醉了谁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