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句谚语,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
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
门框胡同,
它北起廊坊头条,南至大栅栏,
一头连接的是繁华的大栅栏,一头紧邻劝业场。
因胡同内有一个石砌的过街门槛,
下面设着石门框,所以而得名。
您别看整条胡同,
宽不足1丈,
从头走到尾,也就短短一百余米,
但就是在这里大作家张恨水创作出了
《啼笑姻缘》、《金粉世家》等好几部小说。
当年的同乐轩戏园(后改造成同乐影院),
也是人尽皆知。
和北京人聊门框胡同,
总是离不开吃食的,
但听老辈儿讲,
廊房二条过去多是经营玉器生意的,
而与它一墙之隔的门框胡同
经营的则是与玉器行相关的加工行当。
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
门框胡同与玉器一点也粘不上边,
渐渐地成为了小吃一条街。
昔日,北京人来前门这一带,
必定在门框胡同停留的时间最久,
您说我就去逛逛,什么也不吃,
那八成是不现实的,
走在门框胡同里,扑鼻而来的香味,
任谁都抗拒不了。
如今,操着各种口音的朋友,
在这里卖起了北京人都没听说过的“老北京小吃”。
路两旁和前门大多地方一样,
全是各种招揽外地游客的小餐馆。
韩国烤肉、新疆羊肉串儿、山东炸蝎子、
成了这里的主角。
曾经老北京市井生活气,没了...
还记得过去,
各式各样的北京小吃排满了整条胡同,
您能想到的北京小吃,没有在这儿找不到的。
过去好吃的主儿,自然是不会错过这里。
从南到北依次有:
北京复顺斋酱牛肉;
年糕钱;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
馅饼陆;爆肚杨;
卖年糕、炒饼、汤圆的厨子杨;
年糕杨;豆腐脑白;爆肚冯;羊头马;
奶酪魏;康家老豆腐;
炒火烧沙;包子杨;
同义馆涮羊肉;
瑞宾楼(原名祥瑞)褡裢火烧;
德兴斋的烧羊肉白汤杂碎和俊王爷烧饼等等、
还有烤肉刘、小肠陈......
您让我一下全说出来,我还真有点想不起来了。
(不全,待补充,如有误请您指出,感谢!)
(图片来自微博博客:我是麻小)
虽说门框胡同里的这些小吃,
门脸儿都不算大,
但只要是吃过一次,那就再也忘不了了。
尤其是那褡裢火烧,
成了多人日思夜想,忘不了的味道。
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韭菜猪肉、猪肉大葱、三鲜的,
过去常来这儿的老主顾,
他家所有的馅儿应该全都吃过一遍吧?
那时候家里要是外地亲戚、朋友,
指定是要带他们来这儿吃上一顿的。
除了褡裢火烧,
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是门框卤煮了。
老北京都知道门框卤煮老掌柜的在小肠陈当过学徒,
但这两家的味道,并不一样,
在坊间,经常能看见有人在讨论,
是小肠陈好吃,还是门框好吃,您觉得呢?
现在,满大街的“门框百年卤煮”,
2013年那会更是可笑,
从廊坊一条到三条,
恨不得家家户户都挂着“门框胡同卤煮老店”的牌子。
现在,想要在门框胡同回味过去的味道,
还真是见难事,
本来胡同口的锅贴还能给人留点念想。
但现在也被迫搬到门框胡同里的美食广场了。
这家锅贴店经营到现在得有60多年了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吹捧成了网红店...
这些年,不仅门框锅贴,
随着门框胡同的改造,
一家一家的店搬离了这里,
它曾经的样子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图片来自微博博客:阿福娃娃的宝藏_742)
关于门框胡同,
在每个北京人心里都有一家心仪的馆子,
一道难忘的小吃,
一段和它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