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长白山
长白山作为东北地区的圣山,一直都受到历代东北少数民族的关注,从高句丽与夫余国时期,长白山就被当地的少数民族奉为圣山。到了满清入关时期,山海关以北的关外地区,就升格为满族的龙兴之地,而被彻底禁止入境,这也导致在很长时间之内长白山地区人迹罕至,对长白山的具体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今天的长白山深度(笔者实拍)
一、荣赫鹏对长白山的调查
虽然早在清康熙时期,清王朝对长白山就进行了考察,但直到1886年,英国人荣赫鹏与詹姆斯才开始对长白山进行实地的考察,他们是最早登顶长白山的西方人,还测定了长白山的海拔高度以及经度与纬度,并制作了地图。之后,西方探险家与传教士都纷至沓来,这些考察历史在最近几年才受到人们的关注。
荣赫鹏像
1886年7月的一天,荣赫鹏等人穿过潮湿的密林,在长白山猎人的带领下来到长白山腹地,作为一个外来人,他的到来也打破了长白上千年的宁静。经过长途跋涉,荣赫鹏终于如愿登顶了长白山西坡的主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明确记载的首次长白山主峰登顶的记录。
让荣赫鹏感到意外,长白山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耸如云,遥不可攀。其实对比之前西方探险家们所去过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长白山从绝对高度上来看,真的不值得一提。
荣赫鹏真正被中国人所熟知,是因为他1904年领导的英国侵略西藏的事迹。就是这个臭名昭著的探险家,是第一个登顶长白山主峰的人。
荣赫鹏登顶长白山时才24岁,和他的同伴詹姆斯相比,他不过是个毛头小子。长白山的科考成为荣赫鹏第一次实地的探查,这为他日后在中亚大显身手做了一次出色的预演。
实际上在1886年,中国边疆已经是危机四起。我会不时地联想到,在1886年,那些著名的探险家,如普斯瓦尔热、斯文·赫定等人在做什么?1886年,普斯瓦尔热正在中亚考察的路上奔波,而时年21岁的斯文·赫定,正在他的导师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门下求学,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的斯坦因那时也只有24岁。
斯文·赫定
不过无论怎样,这些探险家们在那时还没有达到中国的领土,更不用说探访远在东北的长白山了。
其实很多人会感到疑惑,长白山在整个东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西方探险家很少关注。后来才明白,正是清政府的封禁政策,隔绝了大多数人,直到清末随着对东北封禁的解除,长白山才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这里也不乏那些野心勃勃的西方探险家们。
二、荣赫鹏之后的国外探险家
随后不久,英国人亚当姆斯拍下了长白山天池的第一幅照片,而紧随其后就是俄国人,他们也派出大量的探险家来到长白山调查植被。
而清政府直到1908年,才让安图知事刘建封对长白山进行科考。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如日本人,开始对长白山进行调查。1910年以后,随着朝鲜被日本强制吞并,促使大量的朝鲜总督来到长白山腹地调查。
1916年,朝鲜总督在测量完成后,制作了一幅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的长白山主峰地形图,而这幅图后来又被日本侵华所用。不过日本长白山科考的巅峰还要等到1931年以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半年东北就沦陷了,日本在东北的土地上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这为日本人全面调查长白山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伪满皇宫遗址
随着东北的沦陷,日本还加紧在长白腹地修建铁路与公路,今天从通化到白城与抚松县之间的铁路基本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1941年11月,日本人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满洲帝国地质调查报告》的书,报告内容细分为地质类、农林类和动物类等,将长白山所在区域内主要的情况记述得一清二楚。
日本人在东北修建的铁路
其实外国人对长白山的科考是基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但是因为长白山科考的隐蔽性,使得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个区域的情况。在公众眼中,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方探险家对西藏、新疆以及敦煌的调查方面了,从而忽略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长白山深处的植被(笔者实拍)
文史君说
作为东北历代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长白山一直被当地奉为圣山。在闯关东之前,长白山地区因为是满族的龙兴之地而长期处于封禁状态。直到近代,西方探险家的到来才打破了千年来的宁静。对长白山的科考是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但人们却很少关注到远在东北的长白山的情况。
今天的长白山无论从植被覆盖率,还是生态保护方面,都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今天生活在长白山的人们也大都集中在铁路与公路沿线。虽然在今天长白山的名气已经是家喻户晓,但是关于长白山内部的植被状况与生态情况,还有很多是我们所未知的。
长白山主峰的天池
参考文献
杨振铭:《吉林风物志》,东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吉林专刊下),2016年第4期。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刊),2008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长按二维码赞赏支持(公众号专用)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关注我们
专业学者团队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
稿酬优厚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