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8000万
每年清明前后,新密乱石坡油菜花盛放,总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李焱 摄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力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力争2025年实现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500亿元
按照部署,全市将围绕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打造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年经营总收入达到500亿元。
优化 “一带一环一区”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我市将重点优化都市区“一带一环一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一带为“沿黄生态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带”,一环为“环主城区游憩带”,一区为“大嵩山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
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和发展状况调查,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突破县域行政区域限制,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制定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我市将建立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依据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条件,分层分类指导,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建设,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景区村庄。到2025年,全市培育打造2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旅游景区村庄。
依托黄河鲤鱼、河阴石榴、新郑大枣、新密金银花茶、嵩山芥丝、荥阳柿子等特色农业资源和种植、养殖优势,发展更加注重观光体验的都市生态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同时支持新密国际慢城、巩义长寿山、二七樱桃沟、新郑泰山村等重点景区加快发展,打造全省乡村旅游新标杆;推进乡村旅游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深入挖掘巩义、登封、新密、荥阳等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景区。依托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乡村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开发乡村夜游产品,打造特色美食夜市,昼游夜宿相结合,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出台激励乡村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乡村旅游民宿评标定级,引导乡村旅游民宿串线成片集群发展,叫响“黄河人家”“嵩山民宿”品牌。
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交通体系
相关部门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沿黄河、沿路网和山区河湖区域为关键,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城游憩带。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城郊生态廊道、旅游慢行道和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丰富完善停车、厕所、游憩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宜游的都市休闲环境。加快S312沿黄快速路、大河文化绿道、郑洛高速和大嵩山旅游环线建设,完善通达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交通,在游客相对聚集的乡村旅游区间开通旅游专线、乡村旅游直通车,构建“快旅慢游、无缝接驳”的乡村旅游综合交通体系。以旅游公路为依托,沿线完善旅游咨询服务点、特色驿站、观景台、汽车营地、露营地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乡村美丽公路。
此外,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县城、乡镇、乡村旅游点标识标牌、停车设施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在旅游特色村庄加快普及星级旅游厕所。
推出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相关部门将鼓励区县(市)以乡村节庆和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新郑枣乡风情游、荥阳河阴石榴节、二七樱桃节等节会品牌。同时围绕春季赏花、夏秋采摘、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统筹策划一批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推出黄河风情、嵩山民俗、伏羲山慢生活等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做到全年活动不断,季季有高潮,月月有亮点。
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全市将统筹现有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生态、旅游等涉农惠农资金,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依法合规推进资本平台与品牌企业合作,加大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建立乡村旅游整村授信信息平台,扶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
我市还将积极推进“旅行社带村”“A级景区带村”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旅游合作公司模式,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实施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懂旅游、爱农村、会经营的旅游带头人。(记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