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铸就的繁华仿佛一直不属于这个城市的边缘,在六环的北京城外跟想象中首都的繁华截然不同。这里有的只是冷峻。有的时候冷得如同冬日的寒风一般,让人想要蜷缩在温暖的角落里,不肯出来。
市中心,灯火通明的CBD展示尽世间的一切美好,西装革履的上班族,精致打扮的名媛小姐们,川流不息的车流,都象征着这个城市的欣欣向荣。
但将目光移向几十公里外的六环,四下无人的寂静,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孤独——这就是六环外的北京,跟人们传统意义上繁华的北京相反,这才是普通人撕破一切伪装后,最为真实的归宿,这里可以洞见中国青年拼搏的真实样貌。
1. 异乡为异客
六环外的北京大都居住着担负不起市区高昂房租的异乡人,他们各自怀揣着大大小小的梦想,想着能在那座繁华的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毕竟在北京市中心寸土寸金。
在六环外的北京,没有便捷的交通跟各类相应的设施,有的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村庄跟残破的出租屋。非常魔幻的是这里是北京六环,但居住环境跟配套设施甚至比不上农村,大部分人都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歇脚点。
春去秋来,异乡人来来往往。在恶劣的环境下暖气已然奢侈,歌手赵雷在《北京的冬天》一歌曾有这么一段准确描述了他们的处境"北京的冬天太冷,我没有足够的衣裳过冬。"冰冷的冬天,无人问津的出租屋,这些赶走了一批批异乡人,但时间不会记得他们,很快就会有下一批人到来。
同为异乡人终究为异客,他们一个个奔向这座城市的中心,一个个在岗位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城市的人流中。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成为这座的城市的一份子,他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兴衰,但终究不属于这个城市,六环外的北京的异乡人,终归被这个城市所遗忘。
2. 以梦为马
海子曾经在就以"以梦为马"来命名他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燃烧自己,建设伟大祖国的美好愿景。后来以梦为马也被用来代指那些在外打拼,怀揣梦想的人,多少居住在六环外的人因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梦想就不顾一切地奔赴这座城市。
身处北京六环外,这里有在餐厅掌勺帮厨的小厨子,有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也有在行走在北京各地的销售经理。
他们的人生其实又有谁能真真切切的体会,有时候甚至已经不能算是为了梦想,更多的是为了生计而去拼搏努力。
长期呆在厨房,身上已经染上了一股子油烟味,还有受到厨师长与客人的刁难,只是为了家人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悬挂在暴晒下辛勤劳作的建筑工人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却从未想过自己有机会住进自己建造的房子,他们只是想挣多点钱给家里寄回去。
在人挤人的地铁里,在商场或者是公司门外,不知道被保安跟客户拒绝了多少次,但销售经理依然只能饱含笑容地再次请求,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梦想很普通,不过是为了让家人有着更好的生活,这是支撑他们在六环外的出租屋住下去的动力。
有的是异客心,但从不缺拼搏的精神。因为在他们的背后退无可退,他们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3. 迷失的六环人
社会学家曾经对于北京六环的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过调查,虽然处于艰难的生活条件,对于这些居住在出租屋的人来说更为痛苦的是无人倾诉的孤独。他们有的时候仿佛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孤独已经逐步蚕食着人们的内心,留下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
在荒凉的六环,人们白天总是忙于生活与工作,晚上才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但是他们都在这个城市里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诉说他们的痛苦,慢慢长夜里,家徒四壁,有的只是无尽的焦虑与空虚,抑郁与心理问题是六环人的生活常态。
特别是对于未来的迷茫与焦虑,六环外的异乡人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这座城市,但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前途与光明早就被日复一日的工作逐渐麻木与侵蚀。
对于未来他们是未知的,而对于老家的事物他们也是陌生的,他们成为夹在城市中无法融入城市也无法回归家乡,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边缘人,在这座城市的边缘,看不到前进的道路,却也不想就这样放弃,六环外的北京,住着一群迷失在都市人。
电影《迷失东京》迷失的是在东京中忙碌的人,而现在的北京六环却也是迷失在北京,进退维谷。
但无论处于多么阴暗的地方,只要有光便有了希望,生活条件差,巨大的贫富差距虽然在不断冲击着这些北漂人的心。
但他们面对这些艰难却像那寒风中屹立不倒的松柏一般,在路上前行着,只因内心的梦想不能轻易地被现实所击倒,他们希望在黑暗中划亮那束火把,既然没有光明,那便创造光明。
当然这也告诉了我们生活不仅仅有阳光与鲜花,也有凌冽的寒风跟风中傲立的松柏。北京这座城市不缺少光鲜亮丽,但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坚持也悄悄地被埋藏在了六环之外,那里是一座难以到达的孤岛。
虽是孤岛,但是它并非不可到达的彼岸,无数的人为之努力奔波有的是为了理想、有的是为了家人,对于他们来说六环之内的北京城就是天堂,但也并非永远无法到达,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成功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