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3日电 记者手记:岗什卡雪峰上的“温暖”
新华社记者刘江
“新年快乐!”“离终点不远了”“加油,再加把劲儿……”这是我在2020年最后一天听到最多的话。
怀揣新年祈愿,我与400余名冰雪项目及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岗什卡雪峰,借登高为新年开好头、起好步。
初攀雪峰,难免担心高原反应,生理和心理面临双重考验。这里是祁连山脉东段最高峰,海拔逾5000米;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光熠熠,宛如一条玉龙。
上午11时许,一行人从峰脚下的七彩瀑布启程,向海拔4360米的大本营进发。尽管全程往返仅七公里,但山路经积雪覆盖后坎坷难行,“爬上这座山,越过那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
寒风裹着的冰碴子,极易穿透厚实的防寒衣服。一路上,大家脚高步低,走走停停。驻足在距离大本营700米处,我的双腿已如注铅般沉重。一些人,早早登顶,接二连三从身旁走过。我伸出右手,逐一击掌,耳边不时传来鼓励,“就快到了,加油!”
望着营地木屋的炊烟,我加快脚步。落脚后,一酌小酒、一块大饼、一口咸菜,三两句寒暄……双腿慢慢恢复知觉,饥饿与疲劳感渐无。
重新背起背包,拄上登山杖,我看看表,刚过15时30分。由于登到大本营较慢,我们便成为最后一批下山者。营地导向牌前,三名记者、两组家庭(五人)、两名省登山协会工作人员,外加一名头戴棉质渔夫帽的阿姨准备下山。
“小伙子,可以帮我拍张照吗?”这是阿姨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她不高,交谈得知竟是我老乡,和我母亲一般年纪。
“我走得慢,害怕大家把我丢下……我怕狼。”她笑着说。看她颤颤巍巍,我将登山杖缩短后递给她:“不着急,我陪您走。”
就这样,我时刻紧握着她的手,十步一歇脚,无所不言,直至下山。偶然得知,上山前,阿姨包内装有四升水、一袋自制酱牛肉和数张烙饼,都是昨夜准备的。下山前,她将这些统统留给了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及过夜者。
望着前方雪地上一个个脚印,想起鲁迅先生所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助人就是助己,与人快乐自己快乐。或许,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却是温暖如春。正是这种同心协契、共克时艰的精神,让寒风中的岗什卡格外“温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