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素有“秋栖霞,春牛首”的旅游情结,秋天或者入冬之际,栖霞山是南京人旅游的不二选择,在栖霞山的光环下,有一些秋游的好去处被忽略了,比如南京江宁区闹市中的竹山,虽然在万达旁边,地处城中,仍然鲜为人知。
我是无意之间发现了竹山的美景,本来准备去参观东晋博物馆的,却忘记了带身份证,工作人员不让进,就顺道拐入博物馆后面的竹山公园游览了一番。
竹山面积远远不如栖霞山庞大,我山上山下走一圈,半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是这里的美景丝毫不逊于栖霞山,附近的网友如果到竹山上游览一下的话,我相信也会被这里的美景惊艳到。
顺着博物馆与外港河之间的道路,来到竹山下,看到一排水杉与竹山上的黄栌相互辉映,叶子黄中带红,红中带黄,在萧瑟的初冬季节,仍然为人民留下了一道色彩斑斓的景致。
站在山下,看到周围景色:湖畔水杉红枝坠,山前枫杨黄叶飞,小径幽幽游客稀,冬风飒飒芦花碎。
顺着一条石板小路上山,抬头看到的景色:枫杨美艳、乌桕灿烂,金黄、棕红色的叶子遮蔽蓝天,满眼都是金黄的画卷。
向树林深处望去,看到的景色:满山枝叶黄影乱,身旁山茶红花艳,鸟雀惊飞林深处,山路曲折人迹罕。
如果不是今天亲眼看到,我还不知道山茶花有如此坚强的生命力,入冬这么久仍然鲜艳。
继续向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穿过密密丛林,照亮了几棵多彩的枫叶,入冬的枫树,随风飘曳,加上山茶花的点缀,犹如打翻了的颜料盘,色彩斑斓红艳动人。
来到山半腰,有一个半圆形音乐广场,这里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竹山晨曦”,早晨在这里可以登高望远,俯瞰秦淮河,观赏日出。不过现在城市化进程太快,周围的建筑甚至比竹山还高,树木也高大的遮天蔽日,旧时观日出的景象已经难以重现,只留下对历史的遐想。
山上小路枝枝丫丫的有很多,岔路口也不少,转向南走,有一条青石板铺设的道路,落叶像地毯一样,遮盖了小路。一些勤快的环卫工人正在忙着收集落叶,装入麻袋内运下山。
与山上其他的高大林木相比,枫树就显得比较秀气矮小,如果在林木稀疏、光照好的情况下拍摄枫叶照片,才发现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一阵微风吹过,枫叶似跳动的火焰迎风摇曳。
顺着小道,来到靠近居民区的南侧环山路上,看到乌桕树上的叶子黄灿灿的,樱花树、白杨树等叶子已经脱落的差不多了,只有寥寥几片黄叶还在坚守树梢,寒风中瑟瑟抖动。
然后沿着一条木质台阶小径重新上山,这条小径与北侧上山的小径景色不同,这里植物有的翠绿,有的金黄,有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条。
只见这里的景色:岭上枫叶秀妩媚,道旁修竹展苍翠;白杨枝条光秃秃,松柏绿叶团簇簇。
来到一个木质地板的大平台上,这里采光很好,入冬的太阳懒洋洋的照在枫树上,使枫树显得更加美艳,照片拍摄的也漂亮。
让我纳闷的是,这么美的景色包括我在内一共只有三个人在观赏。
有一个是背包客,望着枫树呆呆出神,似乎被美景迷恋了。
远处红叶深处,有一个老大爷,背着手悠闲地散步。
对了,还有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小狗,翘着尾巴在玩弄一个鹅暖石,鹅暖石被小狗用嘴拱的滚来滚去,在木质地板上发出咕噜噜的声响。
微风吹过,叶子飘飘洒洒的落在地板上,犹如在地板上装饰了一片片金箔。
山顶上的的枫杨种类比较多,有红色的,棕红色的,金黄色的,共同装扮着妖娆的竹山。
继续拾阶而上,向山顶攀登,每个台阶上都写着江宁人民革命斗争史,寓意革命斗争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之不易。
山顶上有一个半圆形走廊,里面碑文讲述的也是江宁人民革命斗争史,在苍松和枫树的掩映下,这个长廊显得有些肃穆。瑟瑟冬风吹来,甚至感觉有些萧杀悲怆。
站在山顶向山下望去,满眼尽带黄金甲。
从山顶西侧小路下山,路两侧的枫杨以红色叶子为主,红的如流火。
看到一个六角亭,亭内汉白玉纪念碑上刻有“邓仲铭烈士碑”。仲铭亭下面就是仲铭桥,坐落在秦淮河上。至此,竹山游览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