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东长城特色是那里的空心敌楼。
当你走进抚宁县石门寨北部山区,一眼就可以看见沿山脊蜿蜒的明代长城,腾越而来,逶迤而去。城墙上空心敌楼鳞次栉比,巍巍然充满神秘感。所以,国内外无数的摄影驴友蜂拥而至,来到这里采风,留下了长城的英姿,蓟东的风光。每一幅照片都散发天然的野味,仿佛在呢呢喃喃讲诉着古老的故事。
2013年仲夏,我在抚宁县驻操营西的板厂峪采风,偶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拨动了胸中那根畅想的心眩,令我久久不得平静。
那是一个晴朗的傍晚。虽然落日飞霞已经隐去,归鸦晚噪渐渐沉寂,但天穹之上仅仅显出几点星辰。然而,疆沟砬子山龙脊般的天际线上却呈现出梦幻般的迤逦景象:夜幕下,那一排空心敌楼没有呈现冰冷的碟影,而是从望孔里透露出温暖的橘红色光亮,像似跳动的灯光,也像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我不知道当时的景象怎么会是这样。人迹罕至的长城荒野,四百余年前的烽火狼烟,挑灯守关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那一排链珠般的“灯光”却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秘之光。我想象那跳动的光焰,该是长城奋张脉搏吧?尽管时光滑过千百年,长城早已经成为一种人类文明的伟大遗产、华夏文化的经典符号。但是长城没有死,长城还活着!长城窟里的金色的“灯光”分明昭示着长城人还在守望着他们的阵地,万里长龙还在健康的呼吸。
空心敌楼是明朝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奉旨调任蓟北一带修长城时,针对实心碉楼的缺点改进的新式碉楼。当时戚继光带来的一批义乌兵成为修长城的主力,大约在明朝隆庆三年起,组织兵卒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北京昌平县西的镇边约一千公里漫长的长城线上大兴土木,到隆庆五年,竟一口气筑起了1917座空心敌楼(又称空心敌台),后来到了万历三年(1575年)增至1337座。空心敌楼不仅战时可以机动打击来犯之敌人,有效地保护守边的军队有生力量,和平时期还可以为守卒遮风挡雨,安家立命,有力地加强和稳定了边防。《明史·戚继光传》载:“至隆庆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相连,益募浙兵九千守之。”
透 墙 香
人们很愿意用植物和鲜花来装扮所有的花园和环境。这是人们对生态美学的一种理解和一种追求。
但是,人们或许没有想到,中国的长城修建者早在秦朝就亲身实践了长城美学,明长城更是集建筑、军事、文化于一体的恢弘大作,长城之美冠盖古今已经逐渐为世人所共识。
毋庸置疑,长城不仅仅壮美,而且柔美,有例为证。
今天,我将一座长城花城荐给大家,不过是给长城加一个新的注脚而已。
因为长城的天量,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人能一眼囊括全部长城。即使眺望一段也难窥万一。所以,有经验的人都选一高处,先屏住呼吸闭上眼睛,待心跳平静之时,慢慢张开你的双眼,突然间在长天大地之间呈现一道金色的长墙起伏蜿蜒,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你才能体会长城的雄伟辽阔。
有一次,我依法模仿,面对板厂峪西沟高岭长城,闭目静思之后,我睁开眼睛:哗!突然觉得我的母亲端坐在那里!她慈祥、安宁,端庄,壮美!她舒展双臂拥抱家乡的沃土,她的坦然自信震感我们的心灵。伟大母亲向世界张扬一个叫华夏的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那种美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亲切的。
在长城的大美之外我还有新的发现,虽然是小美,却令我感叹不已。听说长城上有一座花园,与长城共生共存。遗址并不远,我决定踏青探访,看看长城人是怎样的浪漫。
板厂峪长城西段有一个古口子,古称“长谷口”,那里的边墙修得很怪,于两山间凹处墙体通一圆形门洞,可往来边墙内外。当地俗称“窟窿墙”、“窟窿边”。老乡说:那个口子洞筑得像个圆月亮,远看是个窟隆。出了窟隆就是边外,那边风景很是优美。当年边兵在墙外开辟出一座花园,有二百年繁盛。历史上这里多发战事。胡马常常犯边,从大漠长途奔袭而来,首当其冲的是旁边的义院口,那是一处战略要地,日常驻重兵把守,胡马难以得逞,他们往往转而求其次,攻击旁边的长谷口,即“窟窿边”。那个年代,残酷的攻防战常常在这里展开。
长城花园?
穿过窟窿墙的圆门洞,靠墙右走二十公尺进入一块高台,占地两亩左右,四周尚存花墙,花墙外即是悬崖峭壁,放眼四野,青山远岫风吹草低,蓝天白云烟浮林上。据说这是长城万里唯一一座附属花园,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现实的窟窿边坍塌比较严重,边里边外布满了坍塌的乱砖石,不堪入目。再往下是一抹石壁形成的一堵天然屏障,虽然不太高峻,足可以阻挡来犯之敌的气焰。同行的当地长城后裔告诉我,原来这里不是这样的,是一座很漂亮的花园。当年边墙上开一道小门可通里外,“一夫当关万夫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