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南京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博大精深的南京文化,是与它的深远历史相伴形成的,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丰盛的遗产,包括遗迹、文物、诗歌、成语、神话故事等,亦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著名文学家胡小石先生说过,南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国”。
2020年10月开始,群学书院启动了“跟着诗词游南京”系列深度文化行走活动,由南京知名文旅专家,南京故事讲述者袁幼平带队,以“诗国南京”历史上的经典名篇为线索,分别沿着南京城具有深度文化底蕴的人文线路进行探访,同时邀请著名学者、诗人进行有关诗词传统、人文精神与南京文化的系列讲座,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热爱这座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
本文为12月20日第十二场活动的行走札记,作者为李丽洁。
浩浩大江边的近代城市兴衰
文 | 李丽洁
图 | 刘秋琥
2020年12月20日周日,我第五次参加群学书院南京文化深度行走,此次是南京下关历史路线。
下关地处南京城西北,长江以南,濒江依城,河道、古迹众多,历史深厚,素有“金陵北大门”之称。明代有龙江关(征税机构),上新河关,因两关分处上下游,龙江关在清代也称下关,下关由此得名。
△
20世纪30年代,下关码头附近
下关是明代造船、航运和商贸中心,航海家郑和在这里留下了远洋航海的印迹;清“金陵关”在此设立(兼管邮局),“百年商埠”至此形成;民国津浦铁路、南京西站和长江客运码头均建在下关;解放后,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设施建成,下关成为大江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城市建设进程中,下关已并入鼓楼区,时有看到下关所在地中西合璧、精美恢宏的旧建筑影像图片。历史在这里并不遥远,自当寻觅。
我们的行走集合地为仪凤门附近的“卢龙胜境”照壁处。几周前陪孩子游览阅江楼,在城墙转角平台处有被仪凤城门风姿吸引,静观许久,回首则可见城墙迤逦、山顶矗立巍峨之阅江楼。
△
20世纪30年代,卢龙山远眺
△
集合于卢龙胜境照壁
导游老师介绍,仪凤门位于狮子山与绣球山之间,和钟阜门相对,有龙凤呈祥之貌;此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取有凤来仪之意(《红楼梦》大观园里也有一处“有凤来仪”)。民国曾改城门名为兴中门,振兴中华之意。仪凤门依山近江,是进入南京城的要道。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仪凤门
“狮岭雄观”,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狮子山(古称卢龙山)西临长江,巨浪拍石,有天然要塞护城之势。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来,见此情形叹:“真江上之关塞。”因其山形似塞上卢龙(今河北省长城沿线卢龙塞),命名此山为“卢龙山”。南宋著名的“采石之战”,即发生于此。抗清明将郑成功也曾在此激战。诗人李白在金陵游历,怀谢朓、寄友人,有提到卢龙。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 · 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明太祖朱元璋一统江山、开国称帝后,下令在狮子山建造阅江楼,太祖亲书《阅江楼记》有记载对应地形风貌:
“宫城去大城西北将二十里,抵江干曰龙湾。有山蜿蜒如龙,连络如接翅飞鸿,号曰卢龙......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曰狮子山。”
其序又言:
“京城西北龙湾狮子山,扼险而拒势,朕欲作楼以壮之,雄伏遐迩,名曰阅江楼。虽楼未造,尔先为之。”
后因战事平定、天象莫测等原因,太祖以“不急之事”而下令停建。600年阅江楼“有记无楼”,直至2001年于当代终建成。今日登楼远眺,江海辽阔,气度非凡,古今一体。
△
行走中远眺阅江楼
静海寺在仪凤门旁,倚狮子山、接天妃宫、临护城河,是近代史开端的历史重地。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彰昭郑和下西洋扬大明国力,敕建静海寺,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寺庙供奉郑和自海外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奇异树种等。嘉靖、隆庆年间,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曾在静海寺考察海外药材,如乳香、没药、血竭等。郑和七下西洋,出使国家与地区达36家,所到之处开展贸易活动,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
行走中
数百年后,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成为现代文明的先行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他们要求自由通商及关税优惠待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于下关江面停泊的英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赔款数万两白银等)。静海寺至此成为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起点象征。今日复修静海寺内有警世钟,铭文记叙了我国百年沧桑历史。数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命运自立、自强而奋斗不息。吾辈当铭记教训,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
俯瞰静海寺,远望狮子山阅江楼(来源:中新网)
离开狮子山,随导游老师走街串巷,大家来到一片陈旧但依稀典雅的民国建筑旁,这是百年“南京西站”。早于清光绪年间建设,时称沪宁铁路南京车站;民国期间重修及扩建,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南京城很多知名历史建筑出自杨先生的设计,包括我们熟知的中山陵音乐台、中央体育场旧址、紫金山天文台、新街口大华戏院等。杨先生出生于河南南阳,自幼受绘画艺术熏陶,年少入清华,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及欧洲考察,毕业后在南京开设建筑事务所,后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等,是中国近代建筑开拓者之一。杨廷宝大师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特色,全局开阔,自然优美稳健。一座建筑呈现出的是建筑师的学识、涵养、对世界的美的认知及时代特征等。城市里有大师设计作品留存,是文化与今人的幸事。
△
行走中南京西站
穿过南京西站,一路行走,可见下关滨江建设日趋现代,人们在观江平台上自在前行。感叹间,一排巨大的梧桐树在道路中央灿然出现,一侧是高层新建筑,一侧临江是一栋青砖民国建筑,这是民国海军医院旧址。长长的几十米门廊,中间有罗马柱。后查资料了解,此医院于1930年建造,历经几十年风雨,破败不堪。近年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建筑系负责设计,按原样保护与修缮,今日古树与历史建筑得以留存与再现。登上观景平台,一边江面开阔,船舶远鸣,树木伫立,一边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
参观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继续前行,来到江边,阳光正好,浪花扑岸,游人舒畅。芦花摇曳间,有一片陈旧的轨道交通设备,我们来到了1930年建造的南京铁路轮渡栈桥旧址。
△
行走轮渡栈桥
听导游老师说,在他们小时,这轮渡还是在使用的,一直到长江大桥通行后,才逐渐停用。这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跨越长江,将大江南北的津浦线和当时的沪宁线连接起来。六股轨道,有引桥、栈桥和轮渡,桥墩上装置升降机,所有设备,均当时从英国进口而来。火车车厢在栈桥上下,以及在船上的车辆固定等,通常一列车厢过长江要两个小时左右。
△
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抵达下关码头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73年,随着铁路桥启用,此铁路轮渡彻底“退休”。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推动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南京,长江南北有五条长江大桥,两条过江隧道,还有过江地铁。这片旧址及江边也已成为舒适、有趣的下关火车主题园。
△
今日下关中山码头远眺(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通商口岸处商业繁荣。轮渡栈桥旧址附近有一条“大马路”(路名),大马路位于下关江边路与铁路桥之间,数百米长,始建于洋务运动。1899年南京开埠后,英、日、美、法、德诸国纷纷在下关江边建造码头,经营客货运输,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当时巨贾云集,商铺林立,30年代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为繁华的街市,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民国期间,大马路一带聚集着海关、出入境管理、邮局、交通、水电、铁道、粮食、银行等机构。我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历史建筑,即是其中一部分遗址,包括:民国中央商业银行、邮政部、长江客运站和南京招商局航运站等。
△
触摸近代风云
随导游老师走过民国建筑旧址街巷,可看到远处的山顶阅江楼,岁月更替,历史有时会奇迹般共存。再往前,是一栋旧法式建筑及天主教民宅区域,此地正在围栏修整,待历史再诉说。
△
走进扬子饭店
此行最后一个目的地是扬子饭店,民国最高档的旅馆饭店之一,众多民国历史名人曾下榻于此,历史往事在这里曾风起云涌。还未过马路,阳光照射下的一片金色红顶西式建筑已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愈走近,愈震撼,这分明是经典的法式建筑,导游老师告知,此旅馆由一英国人最早建设与经营,建筑用砖多为明城砖,细看果然有铸造者铭文。进入庭院,另一面是城堡样拱门、门廊,恍如来到欧洲。
△
孙扬教授授课
步入精美厅堂,坐下,我们将在此听一场南大历史学院孙扬教授的讲座,关于扬子饭店的前世今生。民国期间,宋庆龄女士曾下榻于此,奔波拯救陈赓等人,民国要人与社会名流一一前来拜谒;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期间,这里是各国使者下榻旅馆,民国政府在此设立有临时邮局;旅馆主人在抗日期间经历坎坷(美日开战后入上海集中营);后世对待其遗产的处理等......历史已远去,今天这里是一家可实际入住的颐和系品质酒店。
夜已晚,树影婆娑,他日当再来。
此次行走路线历史时期跨度大、人物与旧址众多,需回味深思与再学习。
期待下一场近代史行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