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冬天,朋友圈都会被“滑雪·自拍·凡尔赛艺术”占领高地,仿佛没有滑雪,这个冬天就变得一文不值。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涌向滑雪场了。
2015年国家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提出“以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全民健身”、“三亿人上冰雪”等目标,各项滑雪推广活动也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
冰雪旅游作为一种象征浪漫、活力、时尚的元素,也越来越为大众喜爱。2019年全年国内滑雪人次约为2090万,且这个数据是每年递增的。
为了满足国人日益高涨的滑雪热情,滑雪场建设也到达新高度。2019年,国内滑雪场新增28家,包括5家室内滑雪场,总数达到770家,增幅3.77%。
庞大的市场给包括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在内的“冰雪+”经济带来了机遇,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测算,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将带动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度假地产等相关产业的产值达到2.92万亿元。
为了推进“冰雪经济”产业规模扩大,各地也依托资源大展拳脚,推动当地冰雪项目建设。
哪里人最爱滑雪?
对于北方的朋友,开车出门数十分钟可能就可以到达一个规模十足环境优美的雪场,但对于南方朋友,滑个雪可能得翻山越岭甚至跨越大半个中国版图。
由于冰雪资源条件限制,我国滑雪场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点。黑龙江有124个滑雪场,远远超过位于第二位的山东 (67个) ,其次是新疆 (65个)和河北(61个)而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滑雪场数量不到1%。
河北和吉林拥有最多的滑雪人次,分别占全国的11.6%和10.3%。其次,北京、黑龙江、新疆、浙江和内蒙古,滑雪人次分布在100万-200万之间,浙江是这里面唯一一个南方省份。
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南方滑雪场数量逐渐增多,但依旧不是滑雪者优先选择的滑雪旅游目的地,滑雪人次占比很低。
南方的滑雪者虽然较少,但由于当地雪场的缺失,这些滑雪者也需要到异地滑雪。如目前浙江有111万滑雪人次,但滑雪场仅20个,所以大部分滑雪者就需要到其他地区滑雪。
另外,就北京而言,大部分雪场都分布在离主城区较远的城郊地区,大部分滑雪者要进行跨区域滑雪,所以不受地区条件束缚的室内滑雪场、旱雪等滑雪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旱雪,对于很多南方朋友而言并不陌生,可以通过金属加塑料组合成的特殊地面让滑雪者使用与滑真雪相同的雪板与技巧完成滑雪动作,体验到和真实雪场相近的滑雪体验。
旱雪的诞生打破了滑雪只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的自然规律,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另一个练习滑雪的选择。
目前,这一滑雪方式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场地建成数量从2012年的2个增加到2019年的45个,2019年接待34.23万滑雪人次(不包括在整体的滑雪人次数据中)。
除此,滑雪模拟器也可以让许多滑雪爱好者足不出户的满足滑雪欲望,也是许多人学习滑雪的辅助机器。在过去的几年里,滑雪模拟器的市场一直在增长,2019年有62个场馆提供了这样的设备,大部分在北京、广东等地区。
男性比女性更爱滑雪
通过控制达到平衡、体验速度的极致可以让肾上腺素爆表,基于滑雪运动的特点,整体看来,国内滑雪者群体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稍具专业性的雪具行业报告里,男性滑雪者的比例要高出女性8个百分点。而在室内初级市场中,参与教学的人群有可能以女性居多。与度假型滑雪场相比较而言,当日往返型雪场的男女比例则稍显平衡。
在滑雪者年龄分层中,度假型雪场滑雪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当日往返型雪场,拥有更多自由、财富的人群更倾向于度假型雪场。在提供线上服务为主的滑雪企业报告里,40岁以下滑雪者占比达到了96%。
另外,在滑雪模拟器购买数据里,40岁以下滑雪者占比达到了95%,而其中学龄前儿童滑雪者占比为15%。“滑雪,要从娃娃抓起”,滑雪这项运动也在逐渐打破着性别和年龄圈层,从小众运动逐步向大众化群体参与的运动迈进。
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时,大众体育运动形式由相对简易、轻松、成本相对低廉的郊游、登山、徒步、跑步等向较为复杂、有挑战性和成本相对较高的骑行、滑雪、潜水、冲浪等转移。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关,经济实力的提升促进大众体育运动从低端向高端迈进。
对于国内滑雪而言,滑雪运动的成本要比其他运动高一些,因为滑雪场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滑雪场一般与滑雪者距离较远,城市通往滑雪场的交通成本比较高。
除此,滑雪场的相关设施建设以及雪具也对滑雪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据《中国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数据,在我国滑雪者群体中,月收入在5000~9999元的人群占比最高(37.31%)。
那么滑雪要花多少钱?
据国内OTA平台发布的关于主题游滑雪打包产品价格显示,国内滑雪人均消费2398元,国外滑雪人均消费9893元。这其中,有41.79%的滑雪者每次消费低于500元,其次为500~1000元(28.86%)。可见,滑雪体验者到滑雪爱好者或发烧友的转化率并不高。
国内滑雪产业还有更多空间需要释放
尽管我国的滑雪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要跻身世界滑雪强国,从目前的数据看来,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需要释放。
我国2019年的滑雪人次2090万,但滑雪者数量只有1305万人,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1%。这个比例与滑雪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如瑞士的滑雪人口占比35%,奥地利34%。一些人口较多的国家如日本为9%,美国8%。
其次,滑雪者的人均滑雪次数也不高,国内大部分的滑雪者每个雪季滑1-2次,平均水平很低,一次性体验滑雪者在总滑雪人次中比重达到70%以上。
一般情况下,滑雪专业水平越高,人均滑雪次数越多,高级滑雪者年均滑雪在4次以上。高级滑雪者对专业装备的需求和培训需求也更大,是推动滑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大部分的滑雪票都是按小时计(两三小时为主),这其中还包含了雪具的费用。所以目前,在国内,滑雪被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消费而不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运动,滑雪场也多以游乐场形式居多,规模性滑雪高山度假胜地较少。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他们第一次滑雪体验很差的话,回头率会很低。现在大多数滑雪场都很拥挤,里面有大量失控的初学者,滑雪体验的条件并不是很理想。
对于国内滑雪场而言,当务之急是开发出一套适合国情的游玩体系,提高滑雪人次的转化率,抓住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不是简单地让消费者体验一次性滑雪。
除了滑雪者专业性有待提高之外,国内滑雪场的规模和专业性也需要与时俱进。
是否有架空索道对于国内雪场而言,是最直观的区分标准。
由于我国滑雪产业起步晚,所以目前我国大多数滑雪场的装备水平普遍不高,仅配备1个或几个魔毯且多为初级道,只有25家滑雪场接近滑雪发达标准,通常不具备住宿条件,且只有有限的几个可以被称为真正的滑雪度假胜地。
但在近几年,滑雪人次的壮大,滑雪场也出现消费分层变化,一些雪量大、雪质好,兼具旅游与运动的度假村开始出现,北大壶、翠云山、富龙、云顶密苑、万科松花湖、太舞、万达长白山、万龙和亚布力,这些大型滑雪场也将助力中国跻身滑雪产业大玩家的行列。
滑雪产业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于滑雪者而言,只是中间的参与者一环。除了整体专业性较低,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的滑雪师资水平也偏低。
目前滑雪发达国家滑雪人口与教练员的比例大致为100比1,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国现有的持证教练只有不到一万名,远不能满足需求。若算上没有持证的,从事滑雪教学的专职教练不到2万名,数量缺口非常大,且行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师资也良莠不齐。
国内滑雪人口正在迅速增长,滑雪市场也被认为全球最大,但总体看来大部分都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滑雪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新媒体设计:许骁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