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9 月16 日,湖南郴州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迎客
多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构建“调产业、控污染、绿矿山、净水体”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山水秀美、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环球智库研究员 张天山
秋日的暖阳洒在东江湖清澈的水面上,来自广东韶关的李阿姨一边在龙景峡谷中观山赏瀑,一边和老伴商量着买点东江鱼和冰糖橙。“我们是自己开车来的,这里森林多,空气好,风景也好,我们每年都会来的。”李阿姨开心地和环球智库研究员聊着。
这座吸引李阿姨年年都来的城市,北瞻衡岳,南峙五岭,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它接待国内游客7951.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5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8.7亿元。
这座美丽的林中之城,就是全球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矿晶之都”——郴州。目前,郴州已发现各类矿产112种,钨、铋储量全球分列第一和第二,钼储量全国第一,石墨储量全国第一,锡储量全国第三,锌储量全国第四,其临武县被誉为“煤炭之乡”、永兴县有“中国银都”之称……
作为全国118座资源型城市之一,郴州如何切换赛道,从内陆资源型城市转变为外向综合型城市、从黑色矿业经济走向绿色循环经济、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得益于多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构建“调产业、控污染、绿矿山、净水体”绿色发展模式,倒逼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并统筹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和产业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山水秀美、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控污染
郴州永兴县被称为“中国银都”,但其境内并无银矿,凭借的是传承300多年的独特金银冶炼回收技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就是对当时情景的一个生动描述。这样一哄而上,除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永兴县通过兼并重组和退出准入机制,将上千家冶炼厂整合为100余家,最后再合并成30家集团化企业,并将其迁入永兴县工业园区,形成了有色冶炼企业集约化经营与规范化管理的格局。
整合、搬迁之后,永兴又开始探索园区集中治污的新模式。永兴县太和工业园建设了湖南第一个废气集中处理站,还投资1.8亿元建设了废渣终极处理中心,投资1.2亿元建设了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心,废渣、废液、废气均达排放标准,全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
环保理念也根植在园区各企业中,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15家企业列入湖南省重点清洁生产企业名单,鹏琨环保、金业环保等企业全面落实智慧工厂设计,雄风环保科技公司研发净化新工艺,可以让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9%,都成为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的新标杆。
如今,永兴每年消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吨工业“三废”,通过在企业层面建立小循环,在企业之间建立中循环,在社会层面建立大循环,2020年全县预计可生产黄金6.5吨、白银2530吨(约占全国30%)、铋6550吨(约占全国65%)、碲600吨(约占全国60%),其他有色金属19万吨,将为国家储备大量的战略矿产资源。
因此,永兴县相继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全国第三批城市矿产试点县和全国危险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基地。永兴这座没有银矿的“中国银都”,生动诠释着“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范本。
绿矿山
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俯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大小矿坑已不见踪影。
三十六湾矿区面积383.7平方公里,明万历年间,三十六湾就因蕴藏丰富的锡、铅、锌等数十种矿产为外界所知。上世纪90年代,这里曾聚集了九省十二县的10万淘矿大军。无序的开采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矿山地质灾害频发,蜂窝似的矿洞布满山体,满目疮痍。
山体支离破碎,污染触目惊心。2013年,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被纳入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2014年,三十六湾矿区被列入湘江流域五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启动了30个综合治理项目。经过多年“关闭整顿、资源整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三十六湾的上千个采矿、选矿点全部关停,近3000间厂棚拆除,一度千疮百孔的矿山逐步披上绿装。
如今,临武正大力推进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投资4.13亿元,分15个标段采用EPC模式进行,届时将新增或修复林地2500亩、草地2000亩,重点打造癞子岭矿业遗迹科普区,以对矿山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治理。
比起三十六湾矿区,郴州市桂阳县宝山铜矿的开采历史更为久远。宝山是一个富含铜、钼、铅、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矿山,自汉代以来就是历代官家炼银、冶铜、铸钱的重要场所。
长期的地下开采、露采场周边乱采滥挖等,使矿区山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加之周边非法采矿、冶炼、浸金等现象屡禁不绝,加剧了水土流失,也严重影响了宝山矿区乃至周边县城的生产生活环境。
不断挖掘,“宝山”也成了“荒山”。近年来,桂阳投入巨资对矿山进行修复,绿化山头,栽种桂花、银杏、梓树等树木20000多株。2013年,宝山以古代采矿遗址和现在采矿遗址为核心景观,建成了中南地区首个国家矿山公园——宝山国家矿山公园,2014年4月,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锐意改革,“荒山”变成了“金山”。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以井下采矿的矿洞为核心,分为矿山风情园区、选冶工艺参观区、露天采矿区、烹采园区、矿冶博览园区和井下探秘区等片区。在矿井内,游客可以看到复原的作业场景、矿工日常作业的工具和器械、出土的矿产资源样本以及丰富神奇的地质奇观,这样富有特色的工矿体验深受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
净水体
郴州在“绿矿山”“治污染”方面成绩斐然,在水资源的治理和利用方面更是探索出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多向发力的“四水联动”郴州模式,如今正紧密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郴州位于湘南边界,是湘江、赣江、北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但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缺水现象不时发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矿产无序开采和粗放型生产,郴州一度地质灾害频发、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饮水安全难以保障。
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境内的秧溪河就曾被严重污染。秧溪河是流经郴州城东的两条主要河流之一,其流域上游的玛瑙山、观山洞采选矿区,曾聚集采(选)矿企业600多家,污水和尾砂直排河中,河水污浊不堪,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鱼虾绝迹、寸草难生。
2013年,郴州市结合城市建设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投资6.1亿元,实施秧溪河城区河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建成生态护岸10公里,疏浚河道淤积物30万立方米,打造沿岸风光带80公顷。原来的“臭水沟”变得水清岸绿,鸟语花香,水体净化能力增强,生态修复能力提高。
郴州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秧溪河治理的成功,仅是郴州兴水治水的一个缩影。2013年,郴州正式启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成功创建“湖南省节水型城市”;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验收“国考”。
郴州市立足南方山丘区特点,围绕构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整治与保护、水景观和水文化“六大体系”,投资200多亿元实施试点项目94个,开创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郴州模式。2017年,郴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先后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技术评估和省政府组织的行政验收,获部省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郴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科学编制“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整治方案。全市13条市级河流由河长常态化巡河。
此外,郴州还将河湖水资源治理集成为全省“一张图”,利用手机APP显示断面数据、水功能区、河长公示牌等,河湖信息实时全掌握,实现不同流域的河长协同办公,开启掌上治水时代。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19年,国务院批准郴州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柴立元看来,郴州国家可持续创新示范区既是郴州的,更是湖南的、国家的,建设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打造全球样板、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
经过多方努力,截至2020年3月底,郴州6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38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达标率为97.4%,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
“净水”只是第一步,合理用好水资源更是关键:
利用天然“冷水”资源发展了大数据产业,目前有华为、淘宝、长沙银行等40家企业或单位数据入驻园区;利用“绿水”资源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青岛啤酒资兴公司通过利用和转化东江湖水,建成了3.6万罐/小时海藻苏打水生产线,桂阳景湘源新建年产2万吨富晒大豆蛋白饮品全自动生产线项目已正式启动;利用“热水”资源发展旅游康养业,郴州国际温泉城完成投资6.5亿元,天堂温泉度假山庄提质改造也已完成。
“未来,郴州要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来推进郴州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真金白银’的政策转化为示范区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效,促进郴州所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中共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如是说。
调产业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有色金属始终是郴州经济发展的源头、根本。如何形成有色金属产业清洁生产、推动有色金属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才是考验郴州执政者智慧的难题。
为推动产业升级,郴州一手抓金融和服务,一手抓技术和创新。
郴州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绿色金融理念,通过严把有色行业信贷准入标准、完善存量客户分类管理、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等措施,大力推动有色产业绿色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环保达标企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对环保不达标企业和产能过剩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授信,对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贷款。2016年以来,郴州市共退出108家小型采选企业贷款9240万元。
另一方面,根据有色金属企业绿色循环发展的贷款需求,郴州市金融机构开发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信用证等供应链信贷业务,满足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目前,郴州市60%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升级,成功实现了“三废”的达标排放,有色金属原材料利用率达到“吃干榨尽”的程度。
2020年9月,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简称绿博会)在长沙举行。郴州绿色技术银行首次亮相绿博会,集中展示了在绿色发展领域‘技术+人才+资金’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下,高效推动绿色技术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聚智引资、转型升级的积极效用。
此外,郴州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三大工程,出台了《郴州市鼓励和推进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了科技成果中试在探索中积极破题。
同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林邑聚才”计划的若干措施》《郴州市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郴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郴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施细则》《郴州市青年人才战略储备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措施,优待人才、礼敬人才。
双管齐下,如今郴州有色产业已逐步形成集采选—冶炼—加工—展览—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生产规模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郴州首个产值破千亿的产业集群。
凭借着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2015年起,“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举办权永久落户郴州,每届参展的国际展商都在350家以上,办展规模和影响力直追美国图森和德国慕尼黑矿物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最大的矿物宝石专业展会,也成为郴州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的郴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94%;市城区连续两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94%,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市6个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l00%;荣获联合国工发组织颁发的“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林中之城、生态郴州”正成为郴州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