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于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也有句经典,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换言之,营城的意义,归根究底,就是营造人们的幸福生活。
生活的质量无法被丈量,却时刻被感知,始终被追求。若将“生活”二字具象,那涵盖了生活之地的宜居,往来路径的通达,办事服务的便利,精神追求的富足,机遇梦想的触手可及……
人们向往成都,理由也大抵如此。成都营造的生活魅力是长久以来独具吸引力的。因此梳理这座城市的新关键词时,“生活”依旧要当仁不让地上榜,因为它已经随着这座城市的进阶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焕发出更多彩的魅力。
回首五年,许多现如今成都生活的新姿态,是那时候无从想象的。
无从想象居住于一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可推窗见山,可推门见绿。
无从想象所到之处皆通达,轨道交通密集成网,十五分钟生活圈里万事足。
无从想象梦想不在天上,舞台和机遇触手可及,有城市源源不断营造、释放。
2020年,成都第13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然而成都是向上攀登的。让生活的幸福不断升级,提升幸福的质感,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才是始终追求。也正因如此,在“十四五”启幕之际,以“生活”为关键词再来看成都进取之路,也就有了不同意义。因为如今的幸福,将成为新的起点和坐标。
城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成都用实践作答: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更宜居的生活
公园与产业、居民和谐共生
前阵子,大热综艺《心动的信号》第三季开播。节目拍摄所在的“心动小屋”随着节目播出,火爆起来。那里位于湿地与绿茵之间,有水面波光粼粼,有原野绿草茵茵,有蜿蜒小径和精致的石桥。那里却不是远郊,四周不远处,就是林立的高楼,有都市的喧嚣。
“心动小屋”就在成都,位于天府绿道锦城公园内。获知坐标天府绿道,对许多人而言,是种恍然大悟。因为成都的天府绿道,是近年来大热的打卡选项。
热门、火爆,不仅仅是因为美和绿。绿道可以说是成都生活特质的“集大成者”,探究成都人的生活质感,绿道无疑是最能探得精髓的场景之一。
近几年,天府绿道锦城公园里的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江家艺苑、青龙湖等等特色主题园区相继开放,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也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等新场景、新玩法。行于天府绿道,能看到沸腾小镇的树上火锅,能看到美术展和汉服秀,甚至王者荣耀手游赛都办在了绿道之上。属于自然的绿和属于城市的潮,在这里契合得刚刚好。
其实天府绿道作为成都宜居生活的闪亮名片,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成都选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发展方式之变,去留住城市的生态价值。一条全国规划最长、纵横全域16930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承载了再现蜀川画卷千年盛景的梦想。
当年9月,成都市正式启动天府绿道建设,现如今,天府绿道已建成开放绿道4000多公里。它由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构成,还要修满1000条“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它构建了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多级城市生态体系,更串联起了自然空间、森林空间、郊野公园、公共绿地,也串联起了多元的业态场景,串联起了都市繁华生活。
但其实,若将镜头调至广角,俯瞰整座城市全貌,又会发现似乎绿道从来不是穿插在城市生活之中的,似乎,城市才是从公园中生长出来的那一个。
从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强调“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到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成为了承载成都美好生活的新路径、新目标。
成都是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雨过后,天放晴,常拍雪山的发烧友们都知道,成都看雪山,几乎是无死角的。
图据Betebaran
今年8月的一天,成都的晚霞中,四姑娘山幺妹峰、龙眼峰、西岭雪山大雪塘等悉数亮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在微博上禁不住感叹:“成都展示了一个世界级的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
有数据统计,成都看雪山的天数,2017年,50次,2018年,56次,2019年,65次……而2020年截至8月31日,成都已有60次观山记录。显然,这不仅是生态本底的优势,更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久久为功息息相关。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是成都的真实写照。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
这说来不易,事实上,生产与生活就像是现代化城市的AB面。生产快了,宜居不易;环境好了,生产不易。
而成都的“鱼与熊掌兼得”,实际上是一盘转型发展的大棋。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坚持“人城产”逻辑,在自然与有序之间权衡调适,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突围之路,努力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雕琢城市街巷社区;让城市产业功能与绿色空间有机驳接;让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文化体验丰富生活……这都是抵达公园城市的背后路径。当公园与产业、居民和谐共生了,生活的质感也就抵达了新的高度。
更安心的生活
构建美好生活圈、幸福圈
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最直观的获得感、幸福感,往往源于生活中享受的配套与服务。
对于一座城市的治理而言,殊为不易。成都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要把民生落到实处,需要创新精神、需要绣花功夫,也需要久久为功。
在这一方面,成都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放在了社区。
社区关联着千家万户,从衣食住行、就医上学到退休养老,往往都离不开社区环境、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
三年前,成都开启了一场党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创新和方式变革——在全国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破解城乡基层治理“九龙治水”,构建起“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体系。
制度创新的优势一步步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效能。
有社区办起了公司,居民入股。比如武侯区的黉门街社区。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提升社区工农个服务,体育健身、基本诊疗、困难家庭帮扶、规范停车……既填补社区服务空缺,又反哺社区居民。
有社区开起了公益课,每周提供各种免费公益活动和课程、打造社区邻居节、趣味运动会,让邻里情感增进,丰富文化生活。
服务好了,配套提升了,家门口求学就医方便了,老百姓也就安心了。
以家为圆心,15分钟脚程为半径画个圈。在这个圈子里,老人步行几分钟便能到达菜市场,孩子上学不用多穿过几条马路,市民下班后在楼下就可以组一局足球……这是15分钟公共服务圈,也是市民的美好生活圈、幸福圈。为了营造这个“圈”,成都从2017年开始启动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提出成都中心城区将在三年内新建8大类、18项,共计2557项公共服务设施。今年是成都“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而截至今年9月,建成区开工公服设施项目已达到2699个。
越来越多的场馆设施配套也在这座城市丰富着市民的多元生活。
明年,成都将迎来大运会的举办。为此,成都将新建、改造49座国际一流标准的体育场馆。赛事的目的是营城,根本目的,仍是服务于市民的未来生活。
成都为大运会新建或改造的所有场馆,在筹备之初,就都进行了社会化使用的长远规划与设计。
比如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一场三馆”,在承担大运会的赛事功能后,那里将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体育文化综合体,除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外,还将满足大型演艺、综合展会、群众健身、体育培训、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要求。
其实,财政的钱如何花,最能体现民生投入的力度。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成都的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的高位,其中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了“十二五”时期的1.5倍以上。
而与其相应的一组数据是,2017年以来,成都全市新增学位43.5万个,为2007年到2017年全市基础教育学位增加总量的十年之和;2017年以来成都体育场馆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80亿元,超过过去67年总投入的5倍;2015年至今,成都全市共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491个,惠及居民约39万户,涉及建筑面积3000余万平方米;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
数字之外,可感可知的,是成都人更加踏实、安心,更有获得感的生活。
更开放的生活
追梦的舞台与向往的生活
前些天,成都市住建局在官网增设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机会清单”专栏,发布了首批44个项目机遇,诚邀优秀企业,参与成都城市建设工作。
一个月前,成都还发布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包含了赛事活动合作、体育消费场景建设、文商旅体融合、项目投融资建设、产品和服务等五大类别141个具体合作项目,希望优秀的人才和企业来参与合作。
一座有梦可以做、可以追的城市,无疑是开放的、幸福的。成都希望给有梦想的人营造的生活就是如此,造梦给你,让人有舞台、有机会去奋斗拼搏。
“城市机会清单”,是成都首创的。10月底,成都在2020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发布了第八批《城市机会清单》正式发布,共计发布820条城市供需信息。而自2019年3月,成都首创性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到第八批之前,成都已经集中发布7批次城市机会清单2300余条供需信息,其中已有1000余项供需实现精准匹配,100余亿元融资得到有效满足。而这之中,还不包括各个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领域机会清单。
机会清单的逻辑,在于“开放”。城市主动释放公共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那让成都实现了城市资源零门槛开放共享、企业创新零距离对接市场的包容开放。
正因如此,实现梦想的机遇、舞台不再是求来的,而是由城市源源释放,变得触手可及了。
机会清单的机制创新,实际上是成都努力打造公平、稳定、可及的营商环境的探索。
今年9月8日,《成都市全面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即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正式出炉。围绕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商环境3.0版本从简化项目规划许可程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详细提出24条改革举措,共有140项改革点。
对于营商环境,成都始终有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逐。
当一个城市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是好的。这也是企业、居民纷纷向往的生活。体现到人人可感的生活细微处,那就是审批简化了、证明材料缩减了、办事最多跑一次了、服务窗口有人指引、机会需求主动释放……
当一座城市以极大的开放与包容为姿态,让每个人都能有选择有机遇,有安身立命之所,那城市的生活无疑是极好的。2017年成都发布蓉漂人才计划,至今已有超过30万本科生落户成都。开放、包容与可触及的机遇梦想,或许正是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大向往。
今年,“像成都人那样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数度以不同姿态不同画面登上过热搜,引起过关注。成都是向往的代名词。但对高品质宜居生活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
十余天前,成都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会上,成都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聚焦10个领域加快实施一批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
这“10个领域”包括:大力提高市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产品倍增计划、加快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全面完成城乡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青年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生态惠民示范城市、建设智能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一个更幸福、更美好的成都,已经起航了。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摄影 成都极美小分队 王效 王勤 陶轲
编辑 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