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核定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有两家博物馆入选,分别为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建川博物馆。其中,2016年新开放的成都博物馆,此番直接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坐落于天府广场西侧寸土寸金的宝地,占地面积17亩,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的成都博物馆,展示着成都45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自新馆开放以来,成博海纳百川,推出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临展共40余个,涵盖历史文化、东西方艺术、自然科普、民风民俗等不同领域。在这座“博物馆之城”,成都博物馆以多元的主题、精彩的内容持续不断地滋养着城市的文化脉络、塑造城市文化风貌、驱动城市创新能力,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
硬件升级+人才加持
天府广场人流如织,在其周围,成都博物馆与四川大剧院、四川美术馆等众多文化机构林立,如今已发展为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对于观众而言,这里就是了解成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
在广场西侧,坐落着由无数异形单元铜板和玻璃拼接而成的成都博物馆,简洁大气的外观就像拉开帷幕的舞台,将成都漫长而瑰丽的历史徐徐道来。今年4月,成都博物馆收到了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寄来的“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证书——成都博物馆新馆工程因其施工技术难度大、创新多,从众多工程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也是继2017年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之后,成博新馆获得的又一重磅奖项。新馆建设接连获得两项大奖,这是专业设计团队对天府文化的致敬。
自2016年开馆以来,成都博物馆为观众挥毫描摹出一幅积厚流光的瑰丽画卷。2018年成都博物馆的展览“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在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中获奖;2019年,常设展“花重锦官城”一举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在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同乐看来,成都博物馆的临展立意深刻,且饱含人文关怀,而成博之所以能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展览,得益于一支年轻、优秀的人才队伍,他们以专业的能力、饱满的热情、踏实认真的精神去工作,每个优质展览的背后,都包含着这批年轻人的心血和努力。一份来自成博的统计,目前馆内人员在专业方向上以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学、艺术学、设计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占主体,其中不少是拥有硕博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人才。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过硬的硬件设施,成都博物馆人用青春和芳华为博物馆的发展添砖加瓦。
多元展览激发观展热情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一场“倥偬的乡愁——张大千特展”让50万观众走进成博,此后的每场临展,观展人数更是节节上升。“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好雨时节——改革开放见证四川四十年”“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特展”“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灵蛇传奇”艺术展、“映世菩提”等高品质特展,让“博物馆里打拥堂”成为一种热门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仅“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就圈粉108万,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让成都市民的看展热情空前高涨。
除了静态的展览陈列,围绕展览的配套活动,让展览更加立体化,让文物真正“活”起来。2016年末的“丝路之魂”大展和2017年的“锦行天下”展览开幕式上,集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为一体的服饰秀盛大华美,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2018年的“好雨时节”展览,首次尝试打造“一场众筹的展览”,而展览期间的“快闪迪斯科”,用鲜活的形式唤起公众的共同记忆;2020年“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展”期间,日式花道、茶道体验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到异域文化的参与式乐趣。
成博的高人气是如何炼成的?资深行业媒体人李晨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成博一直明确“城市博物馆”的定位,“从选址、建筑、展览、活动、宣传各个方面都贯彻这个思想,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周静前不久正好带领一个专业团队在成都做了线上线下的博物馆观众调查,“公众对博物馆展览的看法着实令我震撼。”周静说,他们认为观展具有七大价值:首先是真实的、多感官综合的体验感;其次,满足自身对历史、文化、艺术的兴趣;第三,教育孩子,传承文化;第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工作;以及提升文化自豪感、感受艺术之美和浪漫氛围、丰富人生体验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博物馆热带来的是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显现,“而且,对成都市民来说,成都博物馆是大家文化休闲生活的必选项,这次经过严格的专业评估,正式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行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成博未来之路?
专家建言:扩大藏品
2020年10月1日,成都博物馆迎来了第1000万位观众,从此进入“千万时代”。作为成都市民的精神家园,成博也凝聚着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热爱。
志愿者刘恩恩已经在成博服务了两年。说起来成博做志愿者的初衷,刘恩恩说是受到成博文化影响力的感召。对他来说,成都博物馆是成都人值得骄傲的文化名片,来成博做志愿者,让他感到自己在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贡献,也让他体会到为保护历史文化贡献自己一份心力的自豪感。
人们对成博的爱护,也让这座属于大家的博物馆不断成长。例如成博的忠实观众张璋对它有了新的期待:“我从2016年的敦煌大展开始,几乎每场大展都没有错过,而且经常一个展览要来打卡好几次慢慢学习。但是现在喜欢看展览的人越来越多,展厅里经常挤得走不动,例如正在热展的‘欧洲绘画500年’,根本没办法靠近画作,更别说安安静静地欣赏了。建议博物馆采取措施,提高我们的观展体验!”
参与成博国家级博物馆评估的现场专家也指出,成都博物馆在一级博物馆评定中,其他几项分值都非常领先,只是在藏品这个板块相对弱一些。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作为城市博物馆,应该扩大藏品,“为明天收藏今天”,这也是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流、文化输出等活动的基础。
本报记者 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