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垄茶园翠绿绵延,叠叠梯田焕发生机。从高处望去,田园村庄美如画卷。12月13日,细雨蒙蒙,经济日报记者走进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一幢幢老屋排列整齐,一条条道路干净平整,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桥头广场上,一块宣传栏格外显眼。“村民有3000多人,土家族占八成。2014年全村816户人家贫困户有353户,人均年收入不到2800元。”二官寨村党支部书记康尚告诉记者,“2016年二官寨村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外地人喜欢来,是因为寨子保住了原生态。”康尚与记者边走边聊:“这里,既有巴蜀盐道的文化遗存,又有原始古朴的农耕文化再现。在小溪、旧铺,近百栋土家吊脚楼建筑保存完好,成为土家族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过去的二官寨村人畜混居、畜禽散养、垃圾乱倒。盛家坝镇副镇长万杰在二官寨村驻点扶贫多年:“我们一来,就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
“小溪、旧铺通车那年,一些人准备把钢筋、水泥拖回来建房子,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万杰说,他们要求乡村建设不能大拆大建,要就地取材,要把这里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旅游公路连通村寨后,昔日卖不出去的农副产品成为抢手货,传唱数辈人的山民歌被排练成民族舞,常年沉寂的古村落成为旅游新去处。
立足当下发展,不忘守护传统。2005年,古建筑康家大院的保护维修和文化传承工作开展起来,村民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规范木屋建筑风格。“守住这些老房子,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康敏是最早一批意识到老屋价值的人。2008年以来,他先后出资100多万元,带头改建民宿。
随着民宿需求增加,老手艺也回归大众视野。70多岁的康伦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吊脚楼建筑手艺变得如此受欢迎,现在一年能挣3万多元。
群众的思想逐渐改变,每家自筹资金10多万元至20多万元不等,实行民宿“微改造”,古寨“颜值”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村里与美术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打造小溪休闲养生、艺术写生、影视拍摄等合作品牌,为古韵二官寨增添新意。
老屋活了,游客来了,玩的花样也多了。油菜花节、摄影大赛、摸鱼赛、汽车越野赛、攀爬比赛……2019年,二官寨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常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多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的模式巩固了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促进了老屋老村落文化资源与乡村田园自然资源的融合,开辟了文旅结合的乡村旅游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给二官寨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同时也对人文环境和乡风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官寨村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载体,鼓励家训挂厅堂、立广场、种心田,让好家训好家风代代相传。”盛家坝镇镇长徐瑞说。
走在二官寨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扑面而来。“好婆媳”“好妯娌”“好心人”“最美脱贫标兵”“最美院落”等称号由群众公选公认。
“之前都是等着政府做,现在都是大家自己做。”谈起二官寨的村民,康尚满是欣慰。村里成立村民建管协会,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全村3000多人签订了《二官寨村全面禁鞭承诺书》《二官寨村生态安葬承诺书》。2020年,二官寨村成功入选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推介。
作者:本报记者 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