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高龄的梅景田站在山顶,一阵疾风吹来,他敞开的棉衣被风卷起,脚下有些踉跄。“歇一会儿,很累了吧?外甥女刘红岩问,梅景田把右手的登山杖死死地杵在地上,迎风高喊:“我没嚷累啊!”
梅景田和刘红岩走在通往104号敌台的古城墙上。
保护长城40年,梅景田在村里是个名人
在村里,梅景田是个名人。上世纪80年代初,梅景田开始绕着石峡村周边的古长城走,义务巡查长城、捡拾构件,是村内最早的义务长城保护员。一走就是近40年,外甥女刘红岩也受他影响爱上了长城。
12月10日清晨,延庆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坐公交车去20里外的城区理发,返回时接到外甥女刘红岩的电话,作为长城保护员,她要去山上巡查,梅景田没多想,只说“我也去”。
石峡村背靠南天门长城,刘红岩出家门向北一望就可以看到长城。午饭后,刘红岩手拿两支登山杖和双柄夹(夹垃圾工具)站在自家门口。不一会儿,梅景田赶到。12点20分,梅景田和刘红岩从大峪沟的山路出发。
大峪沟底的风比村里要吹得轻柔,干涸的河床被积雪覆盖。梅景田脚程极快,一路上收集垃圾、清理道路中的断木碎石。半小时后,两人行至山腰,仰望山顶,104号敌台从密林的缝隙中露出真容。
梅景田坐在山坡处的凳子上休息。
2004年,石峡村村民成立“长城护卫队”,义务保护长城,全村一共110人,有80多人参加。2019年,北京长城保护员队伍成立,石峡村有6人通过长城保护员的选拔考试,刘红岩就是其中之一。
石峡村进山路口处设有森林安全防火的执勤岗哨,岗哨外侧放着四把用橡胶带和帆布捆扎的自制灭火工具“打火鞭”。
随着山势由低向高,坡地变得陡峭,二人快步前行。一段S形山道蜿蜒曲折,刘红岩没多想,顺道而上。梅景田则用力将劳保手套压紧,撑着手杖,径直从坡地中间攀爬。
此段山路残雪不多,但更湿滑,梅景田躬身前倾,一步一步,片刻超过了刘红岩,率先站在平地,他大呼一口气,眼前已是豁然开朗。风呼啸扑面,二人大声说话,谁也听不清对方声音。
梅景田双手捂住耳朵,靠在城墙上避风。
“长城保护员”一年处理险情20多次
13点15分,梅景田与刘红岩走上通往104号敌台的城墙。城墙险峻,其中一小段只允许单人侧身通行。
到达104号敌台墙体,刘红岩在拱形门洞处发现一处“倒V”字形裂隙,她打开手机灯光仔细查看:缝隙中有浮土,个别碎石块脱落,没有水渍结冰,没有较为明显的植被根茎,最大缺口处直径有半个拳头大小,但并没有向周边墙体延伸。
刘红岩用手机拍摄104号敌台上的城墙裂隙。
刘红岩依次在各个角度拍摄,随后上传至工作网站。按照工作流程,影像数据必须有据可查,确保在日后的巡查中,持续有其他保护员对此处墙体进行跟踪式记录,也为专家修缮古长城提供可靠依据。
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介绍,长城保护员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实现长城重点地段全天巡查,一般地段定期巡查,出险点快速处置,长城野游科学管控,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目前,“长城保护员计划”已经实施一年多,工作成绩完全达到文保单位的预期。一年来,由长城保护员上报和及时处理的险情达到20多次。通过保护员,文物单位发现5处长城砖窑,以及两段之前未被发现过的古长城墙体。
自2019年北京长城保护员队伍成立以来,由长城保护员上报和及时处理的险情达到20多次。
刘红岩扶着梅景田从104号敌台城墙走下,巡查敌台一侧。
梅景田在104号敌台城墙的另一侧(河北省管辖)坡地树林中发现一处简易木屋,屋内存有铁质烧烤架以及小帐篷等物资。屋外树林中,有被人遗弃的烤架器具。进入冬季,森林防火安全是头等大事,梅景田已向有关部门反映,烧烤架类物品决不能出现在古长城以及周边森林。
104号敌台城墙的另一侧坡地树林中,梅景田在简易木屋内发现的铁质烧烤架及小帐篷。
梅景田血压高,最近他儿子不愿让老梅上山了。没事的时候,梅景田就骑车去长城脚下转。常有人问他,为何要保护长城?他说,“老祖宗的东西得留下来,长城是唯一的,不保护就没了”。
刘红岩和梅景田走在104号敌台通往105号敌台的古城墙上。
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刘晶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