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陶玉和
探寻长城的遗迹。 这里是其中一个,赤城县雕鹗镇。 从雕鹗镇向西,至康庄村开始,可以清晰的见到明代长城。 别看土墙不起眼,这就是明代的长城。
野长城是指怀柔九渡河镇,慕田峪长城以西的长城,最早被驴友们称为“野长城”的地方,这里保留了明长城的最原始形态,具有保护和开发的历史价值。
经过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的附近时,在雕鹗镇向西往G112道边,有很长的一段古城墙遗址。
长城土墙下出现了一块小小的水泥标牌,是河北省政府和文物局所立的古长城标志,标牌背面写着:战国---------金。继续向前,隔不远又出现了新的长城标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上虎村长城,由张家口市政府立。
去过不少国家重点保护的长城关隘和城墙。一直也想去看看那些比较缺乏保护、损毁较重的野长城。这次出行,组织者特意安排了两处这样的野长城。
该段位于赤城县雕鹗镇下虎村西北,是明嘉靖年间在唐代长城的基础上加修利用而成,属于明代宣府镇北路长城的一部分。
此段城墙断断续续由下虎村沿353省道经过上虎村一直延伸到三岔口村附近。
三岔口附近的长城标志为:明长城——三岔口长城,简介内容与上虎村长城基本一致。三岔口村所在位置为353省道与112国道的交汇处,道路在此分为三个方向,大约正是三岔口村名的由来。东北一侧的山头上还有一座长城墩台,高高耸立。
古长城下半部有几层碎石垒砌在里边,应该是防水排水的吧。
遗址城墙高度约3一4米,厚约2米左右。城墙为黄土夯筑,内部杂有碎石。土城墙表明已经长满野草,部分城墙顶部已经长出了树木。城墙所经的几个村庄,乡间道路经过长城,部分房屋的墙壁就挨着城墙或者建在城墙基部之上。
此段长城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由翁万达请筑。修筑边墙(长城)是翁万达防边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样的石碑隔不多远就有一块。
有些长城被扒开豁口成了路。
沧海又桑田,明月照高台。当年壮志多好汉,豪情满塞外。
而今观长城,阅尽皆感慨。吟唱一曲激情歌,山河如画来!
作者简介:陶玉和,陕西西安人,1970年到铁道兵48团三线学兵连参加襄渝线铁路修建,1973年入伍,退伍后在西安市公安部门工作,2003年退休。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