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时代,科技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文旅”的融合发展理念不仅催生新模式、新体验,还可以提升产业效率,为游客带来更新鲜、更智能、更有趣的体验和更贴心的服务。
关于文化旅游与科技如何更好的融合,北京佳木青和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于晓剑从文旅+科技、文创+科技、农旅+科技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文旅+科技”,创造新体验
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5G的快速推广,数据连接速度大大加快,科技有了更多的场景应用,带来消费的新体验。于晓剑认为,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落地,科技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发展引擎,文化旅游产业进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科技为支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行业新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在受到疫情的冲击后,传统的线下旅游体验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在线旅游、数字博物馆、线上音乐会、线上读书、云展览等“非接触式”体验性文旅项目成为很多游客的新选择和市场的新热点,文旅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出越来越多的业态与产品,开始释放出巨大潜能。
于晓剑介绍,北京佳木青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文旅+科创的融合发展思路,提出以沉浸、科普、研学等形式结合的方式,借助数字科技以物理和非物理的信息表现方式打造古典园林智慧旅行的沉浸式体验,以虚拟景区、线上展馆等形式有效引导和补充线下园林景点旅行,从而将中国园林博物馆打造成为我国首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园林体验空间。
中国园林博物馆云园林体验
于晓剑分析,随着 “新中产阶级”以及 “95”后“00”后的Z世代成为文旅消费市场主力军,产品升级换代成为必然。疫情后的旅游业态,应该不断满足游客的体验性诉求,插上科技的翅膀,披上文化的华彩霓裳,持续激发旅游新的活力与发展新动能。
“文创+科技”,激发新活力
互联网时代古城西安成为诸多“热点”的发源地,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长安十二时辰……火遍各大热门短视频,其中最受欢迎的街区当属“唐食坊”,这是一个深度挖掘唐文化的全新打卡地,云集了各种各样的唐朝美食文创产品,包括团扇酥、贵妃稠酒、杏酪酥、绯含香粽、浆水馎饦(botuo)、酥山贡冰、五色饮……令人大饱眼福,纷纷扫码购买。以大唐不夜城同款的主题冰淇淋为例,这个冰淇淋共有两款造型,大雁塔造型的是28元一个,唐朝仕女造型的25元一个,一个小小冰激凌的收入甚至超过很多景区的一天营业额,独家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的新赛道和新的增长极。
进入互联网时代,文创与科技如何结合实现内容破圈,为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于晓剑从文化赋能、表现方式、案例借鉴三个层面给出了破解之钥。
在文创领域,得IP者得天下。科技可以助力IP内容挖掘,创新研发出有个性、有品质、有内涵的文化IP。景区可以通过线上“一机游”触达游客,在互动中引导用户贡献知识和评价,借此汇集大量的游客一手信息,更深入地了解游客对景区的喜好, 从而结合特色文化挖掘高价值的内容,呈现出高质量、有温度的IP文化属性。
表现形式方面,可以科技作为支撑,数字化、系统化梳理激活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产品,然后借助微博、朋友圈、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体的宣传方式,解决产品认知、引流转化和粉丝消费的营销难题,形成“平台+技术+内容+宣传+销售”的科技文创产业新生态。
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例,上海巨大的非遗存量还没有被盘活,应该依托5G、VR/AR、高清LED显示、多媒体盒子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成为沉浸式的非遗展览基地和首个5G非遗产业园,以平台化、产业化、数字化打造爆款非遗内容,塑造“上海非遗情怀”,将现在非遗馆、博物馆、展览馆里的非遗产品进行360度再现或者拆解,以虚拟环境,让游客徜徉在虚拟世界里再现历史记忆,同时开发相关周边衍生产品,从产业角度实现“规模生产”。
“农旅+科技”,激活新业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目前,乡村振兴在乡村发展、产业提升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产业融合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亟须找到正确发展途径。
于晓剑认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在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痛点的同时,为农旅产业融合的提供了全新动能,农业的现代化、智慧化,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北京佳木青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参与的上海青村镇国家农业科技港项目为例,通过联合上海深兰东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与农旅融合”为切入点进行全新的产业革新的探索与项目的落地实践,创新性提出“NEST”(网络高效、生态低碳、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发展模式,以科技振兴农业、智慧变革旅游,通过产业构建、功能组合、制度创新,给出科技与农旅融合的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农业与新兴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形成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样板。
科技在文旅产业的渗透与运用,不仅加快了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也给融合方式、路径、模式等多个方面带来了重要变革。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十四五”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依托科技赋能文旅,重构产业体系,形成新生态、新商业、新体验,将有助于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新环境中突破创新。
(图片来源于北京佳木青和旅游规划设计院)
责编: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