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峰
第865期
2016年“五一”节,我携夫人和族叔、族弟、母舅、表弟、表妹一行人带着父亲的遗愿,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探祖寻根的潜山之行。
潜山,是安徽省的简称“皖”(皖山即著名的天柱山,天柱山下的河叫皖河)的所在地,是我王氏家族和母亲桂氏家族祖籍所在地。我父亲于民国元年(1912)十月初八出生于潜山县黄柏镇袁桂村王湾组。
民国十九年(1930),未满十八岁的父亲,只身一人,背着包袱,跟随族人,跋涉千里,从潜山县黄柏镇袁桂村王湾组来到宁国县济川乡(后来划给青龙乡)西林村深坑河组。起初是和先到此地的族人们一起住在茅草窝棚里,吃的是包谷,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后来就在济坑(原济川乡政府所在地)和塔里(原桥头铺乡桥头铺村和平村民组。两个地方均已被港口湾水库淹没)一带打工,主要是砍柴烧炭,也经常放排到南京,间或做点山货(木材、茶叶、桐子、毛竹之类)的小本生意以维持生计。我父亲烧炭放排的技术非常好。
民国三十六(1947),父亲和母亲桂金枝(1918年冬月三十出生于济川西林深坑河即现在的青龙乡西林村第十组)在宁国县东岸许村(已被港口湾水库淹没)结婚,之后一直定居在许村,先是住茅草棚,1951年做土墙瓦屋三间。
父亲到宁国后55年未回过潜山,老家有个亲妹妹,却至死都未能再见上一面。几十年来,家里无人识字,想给老家报个平安,写一封信,都要求人,请人吃饭。所以,他发誓生儿子一定要读书,一定要会做三件事:会写信,会写对子,会打码子(记账)。其中有多少乡愁,多少思念,多少痛苦!
我哥哥王天寿在1975年读安徽师范大学时,利用暑假回过一次潜山,见到了在潜山的两个亲人:小姑和四姨。这对父亲是很大的慰藉。
1982年春节,老家来人,父亲决心和他一起回老家看看,可在临走的前夜突然改变主意,决定不去。说是年迈体病,怕去易回难。其中有多少无奈,多少遗憾!
1984年,老家来人到东岸医院,我给老姑妈买了一块布料,两枝人参,一张照片(附诗一首 “南北分离五十年 生死茫茫阴阳间 欲慰骨肉相思意 侄儿形影在身边”)带给小姑。此后即无音讯。
几十年以来,我一直想抽点时间到潜山去探根寻祖,看望亲人。如今终于得以成行。
我们乘两辆轿车,在宽阔平坦的高速路上轻快前行。车窗外风景如画,很是舒坦。遥想当年,父辈祖辈,扶老携幼,跋山涉水,步行千里,谋求生存,是何等的艰辛。
车上,母舅给我们讲了一些桂氏家族的情况。桂氏祖籍在潜山县黄柏区黄柏公社桂河大队寨上生产队(现改为黄柏镇袁桂村寨上组)。曾外祖父叫桂一成,外祖父叫桂月兰(出生于1896年),与外祖母黄氏(出生于1899年)在老家结婚后,于1917年春迁到宁国济川西林深坑河。外祖父1940年去世,享年44岁,1943年归柩潜山,安葬在桂氏祠堂后面。1941年外婆率全家迁到济川许村定居。这次80多岁的老母舅(三舅仲明)和我们一起回老家,一路都流露出无限的感慨和沧桑,真是五味杂陈。
“朝辞宁国山水间,千里老家半日还。两边美景未及赏,轻车不觉到潜山。”我们在潜山县城下了高速,驶入山间小道,经历坎坷曲折,于午后时分终于到了四姨妈家。姨妈家房屋已倒,询问村邻,方知姨妈姨父均已去世多年,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外出打工,好不凄惨。经村邻指点,我们来到荒芜的墓前,并无香纸,晚辈仅行叩拜而已。老母舅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唏嘘不已。
随后我们驱车约1小时来到黄柏镇,过黄柏大桥,向左沿河顺着一条乡间公路约走了5公里,兵分两路:母舅他们去外公坟墓祭拜;我因时间紧只得和族叔、族弟一起先到他们的祖籍地王家老屋(王屋组)。
尽管是农忙时节,也有一些族人在村口迎接,很是热情。进村坐定后畅述亲情,非常亲热。之后,我们买了香纸鞭炮,祭拜了族叔的祖父先和公。从族人介绍中我们得知:这是王氏家族的另一支。王氏新谱从“钦”字辈开始,即“钦承先泽后,恩佑保纯昌”。我们是“恩”字辈。王先和,字致和,生二子:泽吟、泽诵。泽吟(在宁国叫王有根)字雅齐,出生于宣统三年。1929年春,王泽吟携妻与弟泽诵及其童养媳,在母亲涂氏的率领下来到宁国济川西林深坑河。此前,王先和、王先胜可能已在这一带打工,已经比较熟悉。王泽诵一直生活在这里。
王泽吟于1935年前后迁出,定居在济川炉子窑(即现在惠云禅寺南边山脚下,已被港口湾水库淹没)。这次和我们一起来探祖寻根的是王泽吟第五个儿子王海生及子王镜。
我们赶到我父亲出生地——王家湾,虽已踪迹全无,倒也很感亲切。我们见到了同一曾祖父的弟兄——王恩华和王恩深。暮色中,他们带我们来到葬祖父的地方(祖父1925年去世,已见不到坟墓),站在暮色中的墓地里,心里充满了惆怅、凄凉、愧疚和悲怆,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我们焚纸燃香,对山跪拜,心中默告:“爹爹,不孝孙代表父亲来看你了,来迟了,给你老赔罪了,我多给你磕几个头吧,你的后人过得都还好,你老安息吧。”
我深感欣慰的是,从祖弟兄给我们展示的2009年新续修的族谱中得知:玄祖父王承翰,系钦义公长子,出继给钦德公为嗣。承翰公,字苍顺,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生二子一女,长子重生殇,次子先治。曾祖父先治,登仕郎,字远来,出生于道光三年,生七子二女。祖父王泽文是先治公第五个儿子,名诗学,字明启,号月樵,出生于光绪十五年,配杨氏,生一子,即我父亲王厚成。
从王家湾出来,天色已晚。次日上午,我们踏上归途。此次老家之行,看到了祖籍地,见到了族人亲人,看到了族谱,了解了家族脉络,了了多年夙愿,深感欣慰。可是,时间太仓促,来去太匆忙,多有恋恋不舍之感。
(本文选自宣城市政协编《宣城移民记忆》一书)
制作:童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