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雄伟的山海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几个遒劲的大字尽收眼底。放眼远眺,巍巍长城犹如一条矫健的巨龙,头含渤海,尾扫祁连,蜿蜒腾跃,气势磅礴。当人们大饱眼福之后,每每要夸起巨匾的书写者:有说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湖南人何子贞写的,也有说是清代号称“压倒三江”的书法家辽阳人王尔烈写的;还有的说是严嵩写的。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曾经有人给我讲过这样一个饶有风趣的故事:“天下第一关”是王献之仿其父王羲之的笔体写的。据传,山海关城楼上要挂大匾,负责的官员请王羲之书写。不知为什么,王羲之就是不愿意写。他的儿子王献之得知此事后,却跃跃欲试,又自知功力不逮,于是想了一条妙计,写了一首诗,把“天下第一关”五个字藏在诗句中。说是要临帖,请父亲把诗书写一遍。
王羲之哪知儿子的弦外之音,当写到“關”字时,羲之忽然明白过来,便戛然而止了,然而已经写完了“门”字框。献之无可奈何,只好“文门弄笔”,在“门”字框里补写了“絲”。然后,废寝忘食地把诗中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字临习了数遍,自认为非常像了,便濡墨挥毫,奋笔书写到匾上。因为“关”字里面的“絲”是献之自己写的,与王羲之笔意不太协调,所以匾挂上城楼后,近看是“天下第一关”,远望却成了“天下第一门”。
山海关城楼是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在此筑城设卫的,而羲献父子为普代人,这个故事显然是后人出于对“书圣”王羲之的崇敬和人民大众对这巨匾的喜爱之情而附会出来的,当然不可信,徒增“天下第一关”五个字作者的神秘色彩而已。
那么,“天下第一关”究竟是谁的手笔呢?
原来,这五个大字乃是山海关本地人萧显所书。提起萧显书写这块匾额,还真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呢。
山海关城楼共二层,高十二米,筑在十三米高的台基上。它脊物高耸,飞檐流丹,造型美观,雄伟壮丽。要为这样的城楼书写匾额,只有苍劲有力、沉雄浑厚之书才能匹配。据《临榆县志》记载: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奉命限期在城楼挂“天下第一关”匾,就邀请了很多名家来书写,但写出来的字都跟巍然屹立的雄关很不相称,不是纤弱轻浮,就是笔锋呆板。兵部主事急若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建议请萧显来写。主事也听说本地有这么一位书法家,宇文明,明天顺三年(1459年)举人,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官至兵部给事福建按察司检事,真草隶篆都写得很好,现因年迈辞官归家赋闲。主事便带着请帖和厚礼请萧显写匾。
萧显接到请帖后,提出什么时候写好了就什么时候来取,千万不能催促。兵部主事心想,反正五个字,也不过三,五天罢了。不料,二十天过去,却无音信。主事派人打探动静,派去的人回禀说:“萧老先生没有动笔,只是每天在书房里欣赏历代书家真迹”。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兵部主事又派人去了解情况,那人只听到萧显在背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春光”等诗句,连半个墨点都未见到。
兵部主事按下火气又等了半个月,仍不见把字送来,于是就亲自出马,问个究竟。萧显的仆人说:“老先生近来弃文习武了”。兵部主事更为恼火,立即赶到后院。只见萧显正侧着身子,背着扁担,用右边的一头不停地比划,既不像使枪,又不像弄棍。兵部主事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还是让他尝尝板子的滋味吧!正待给萧显用刑之时,京城传来旨意:限三日内把匾挂出。主事怕打坏了萧显,再也找不到适当的人写匾,不得不换上一副笑脸,连口向萧显鞠躬道歉。
萧显叹着气说:“蒂不落,瓜也难熟啊!既然如此之急,那只好动笔了”。于是他让人垒起一个垫台,把长5.9米,宽1.55米的木匾靠在墙上,叫全衙的人一齐磨墨,又派人拿来了自己特制的长柄大笔。只见他在匾前来回踱着方步,时而双眉紧蹙,时而眯眼朝匾上打量。忽然,他趋步墨缸,探笔饱蘸,疾行匾前,侧身展臂,屏气直书,那操笔的神态就像一位跃马使枪的将军,仿佛把浑身的气力,通过双臂传到手腕,送达笔端。看到他起笔象飞燕掠食,落笔似高山坠石,提按顿挫有力,行笔疾徐有致……此时,兵部主事如梦初醒,捻须自思:他看帖,吟诗、习武是在养字外之功,意在笔先啊!
兵部主事正在沉思中,只听一声:“献丑了!”萧显汗淋淋地站在一旁。“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已经赫然匾上。主事细看:“天”字两横按习惯是上缩下长,但它却上长下缩,而中间稍微收缩,显得精悍有力,“下”字三笔一气呵成,上面一横与“天”字相齐,回锋笔势,力量贯注在一点上,“第”字居中,左右顾盼,成为五个字的中坚,“一”字略偏上侧,右上取势,虽只一笔,不觉单薄,“关”字紧里舒外,笔画虽多,紧而不蹙,卓立而映带全体。众人无不叫绝。匾挂起来后,近看笔势沉雄厚重,远观笔画清晰,五个字安放合拍,精神贯通,使这座山海关城楼越发雄壮。
“先生如椽之笔,甚显高明,只此五字,舍汝其谁!”兵部主事高兴地向萧显拱手道谢。
萧显听了这句奉承话并不高兴。“我想写得更好一些,原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研究历代的真迹墨宝,把五个字的形体结构安排好;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人诗词,开阔胸襟,涵养气势;再用一些时间,锻炼臂力,使自己因年老而搁置的背笔技艺能像年轻时一样运用自如。最后观摩雄伟的城楼”。萧显长叹了一声接着说:“可惜呀!你们过于着急了,这几件事都未完备。所以,写出来的字,笔力神韵尚有欠缺,真对不起雄关城楼的建造者啊!”
萧显写的这块匾,现藏于关城的东城楼内。而挂在关城外面的这一块,是公元1919年复制的。另外,离关城六公里处的孟姜女庙内东壁上也有一块,规格大小与上述两块相同,所不同的这是一件石刻,“天下第一关”五个字似乎更显遒劲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