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渝水1月12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凌声萌)冬日的下保村,依然充斥着生机与活力,似迸土的种芽不顾微霜,像晒冬的瓜果找寻着暖阳,那满目的翠绿裹挟着寒意,微风夹着冬阳,穿透了空气中的雾霭,迎面而来的美景,让人不觉舒畅。下保的美,美得自然,美得别致,美得充满希望。
下保村航拍图(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下保之美,在绿水青山徜徉间,这是大自然对下保人最宝贵的赏赐。作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生态村,下保境内有森林资源13000余亩,绿化面积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徒步于山间森林公园,鸟语盈耳畔,花香扑满鼻。俯瞰下保,万倾绿波,尽收眼底,远处三十几处湖泊,如耀眼的明珠点缀在周边。不止于此,十几年前,下保村便以壮士断腕之魄力,多措并举守护一方澄碧。在村党支部书记胡云华的带领下,先后关闭木炭窑15处,查封非法开采石英石等矿产资源10余起,15个大小水库全部退出精养,对辖区内4户养猪场全部关停,对21棵古树全部进行贴牌保护。现在的下保村已展现出一幅环境优美、鱼跃人欢、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下保村航拍图(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下保村公共文化设施——篮球场和儿童乐园(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下保之美,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美丽为底,发展为纲。旅游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更是惠民产业。2016年起,下保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在方圆十里之间规划打造一批特色景观带和体验带,坚定不移走农文旅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道路,带动全村人吃上了旅游饭。全景区、无边界、主参与、倡体验、重游憩、兼教育,晨辉夕照间映衬着乡愁,是下保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最美的诠释。千余亩格桑花海、三百亩特色水果大棚有模有样,投资一千多万的地球仓文旅项目、投资五百多万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拔地而起,是下保建设旅游强村的最强音符。“以前的村庄闭塞,穷,村民不和气,经常打架,房屋破烂,跟牛棚一样。”在下保村生活了56个年头的塘元村小组长胡竹根做梦也想不到下保的变化。如今的下保,成为了全市公交车、无线网、自来水和天然气最早接通的行政村,正朝着省5A级乡村旅游景点大步迈进,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真正实现了“扮靓一个村庄、改善一方民生”的愿景。
下保村文化展示馆(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下保村果冻橙大棚基地(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下保之美,在文明行动细微处。遍布村庄的文化墙提升了文明氛围,每年一次的“村晚”熏陶了文明素养,下保村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活动,孕育了农村社会好风尚。去年五月,下保村尝试建造了一座“道德积分银行”,鼓励村民通过做好事收获“道德积分”的形式兑换相应礼品。经过近一年实践,如今许多村民都自发当起了志愿者,踊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从“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处处都见“红马甲”、人人争当志愿者,主次干道有“路长”,每条河道有“河长”。眼下,在有着“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的下保,众人拾柴的磅礴之力越积越厚,开始构筑起文明村镇的新海拔。
下保村村民利用积分兑换商品(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新的一年,驱车来到下保。登坡望去,黛色的瓦片一尘不染;行进之间,眼见素色的墙面装点着美丽图案,幸福的人们映衬着朴实笑脸。沉浸其中,只想在诗与远方的美景里徜徉。昨日的下保,遍野风光;今日的下保,满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