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州的“南大门”。境内低海拔山区为多,沅江穿境而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适宜椪柑的种植。泸溪柑橘的栽培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湖南泸溪下湾遗址”考古发现,位于沅水中游的泸溪县浦市镇北郊,出土的贝丘及大量动物遗存,反映了远古时期武陵山地人类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经济,以此推论在水运黄金时期浦市充当了商贸的重要集散地。据民间有“先有浦市甜橙,后有浦市繁荣”的说法,两千多年以前,浦市下湾周边一带是大片的浦市甜橙。据说,屈原流放期间在此地驻足很长一段时间,《橘颂》写的就是浦市甜橙的内质与外美。
另外,据唐代文字记载,诗人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黔阳)时,曾在泸溪送别友人写了一首诗“今夜伤离在五溪,青云藏蓉黔橙薤,武岗前路看明月,片片片帆尽向西”,诗中提到了一个“橙”。清代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纂《泸溪县志》之物产果部分记载有∶“栽有柑橘、橙、柚”等,且对柑橘类的果形及食用价值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
20世纪90年代,因为五强溪水电站建设,整个泸溪县城搬迁到白沙。新县城位于白沙村与屈望村,属于临江而居的渔民小村,山地里种满柑橘。据说,屈原流放期间曾驻留过屈望村很久,村民为了纪念他,将村名更名为屈望村,并在白沙新城修建以屈原为主题的建筑,取名涉江楼,与涉江楼隔江相望建有《橘颂》塔。
1958年10月泸溪县里开垦了县园艺场,招聘了大量农业工人,以栽种浦市甜橙为业,浦市甜橙(俗称橘红),以优良的品质、美观的外形,高产稳产耐储运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是湖南省优质的甜橙良种。197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柑橘良种选育鉴评会上,浦市甜橙被评为全国十大优良品系之一,编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的果树栽培教材。由此,产品大量出口,经香港市场中转至西欧国际市场。
泸溪椪柑则是泸溪县柑橘技术团队经过多年普查普选,从柑橘树芽变中选育出的优良单株。该椪柑具有外形美观,皮薄易剥,果肉浓甜脆嫩,早结、丰产的优势。该品种12上旬成熟,可贮藏到次年3-4月份。2018年7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泸溪椪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另外,在湘西州政府连续举办七届柑橘擂台赛中,泸溪椪柑两次获创纪录奖,五次一等奖。
2015年8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一行专程到泸溪县考察柑橘产业,对泸溪椪柑和浦市甜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邓秀新还特别对甜橙树叶、树干、果子进行分类采样,带回华中农业大学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目前,泸溪柑橘种植面积已达21.53万亩,年产量12.28万吨,泸溪县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的泸溪县潭溪镇万亩椪柑科技生态示范园,带动 1万1千余名群众种植优质椪柑。产品销往东北市场及俄罗斯国际市场,产品取得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