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陈刚/郑生竹
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粗放式发展曾给徐州带来转型之痛。作为江苏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重任的城市,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徐州正涅槃重生。
一对新人在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内拍摄婚纱照 季春鹏 摄
煤退湖进,尽显“江南风光”
冬日的潘安湖水光潋滟,引得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潘安湖曾是徐州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经过生态修复,摇身变成风光怡人的湿地公园。
“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曾几何时,长期采煤采石给徐州带来生态之殇,采煤塌陷地房倒屋塌、污水横流,宕口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近年来,徐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建设,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近20万亩、工矿废弃地3.4万亩、采石宕口42处,推动生态环境发生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昔日“生态疮疤”成为城市风景。
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潘安湖、九里湖……绿水悠悠、碧波荡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徐州大力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敞园改造、精品园林、还绿于民等生态工程。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并在全国开创了“石头缝里种出绿色森林”的成功范例。
过去的徐州,城区基本都是工矿区、棚户区,带有典型的工矿城市特征,基础设施落后、环境面貌较差。近些年,徐州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定位和建设水平,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4500万平方米,30万户城乡居民获益,实现了改善民生民计、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形象“一举三得”。
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今天的徐州,呈现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山水园林风光,彰显出“南秀北雄、楚韵汉风”的独特气质,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华丽转身。
转型升级,告别“一煤独大”
徐州以煤起步,从煤发电到煤焦化,再到钢铁、水泥等与煤炭相关的行业,形成了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偏重、单一。
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 韩瑜庆 摄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让全市干部告别唯GDP增长论英雄的老路子。”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徐州正以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引领转型实践,摒弃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坚持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优先位置。
18家钢企整合为2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1家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性焦化企业,24家燃煤电厂压减至15家,关掉一大批“散乱污”企业……一组组数据表明了徐州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装备,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徐州不断推动钢铁等四大传统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产品向高质提升。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
2020年11月24日,被誉为工程机械行业“亚洲第一商展”的2020上海宝马展拉开大幕。在本次展会上,来自徐州的徐工集团带来了最新款超大吨位电传动轮式装载机。这款新产品打破了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的长期垄断,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准,一举拿下了众多用户新单。
2020年9月22日,徐工集团正式宣布混改。“我们将集团旗下拳头板块拿出来混改,就是想赋予这家老国企更多活力。”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说,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与世界巨头还存在较大技术差距,仍需不断赶超,只有深化改革、突破机制障碍,才能增强与世界巨头“掰手腕”的力量。
“无废城市”带来绿色生活
驱车沿徐州东三环高架路由南向北行驶,路右侧可见五山公园,亭台步道古朴精致。这里的前身是水泥厂采石废弃地和垃圾堆场。
“原有建筑垃圾建成了海绵路,地表枯枝叶搭了昆虫驿站,回收废物做成了挡墙、坐凳、垃圾桶,公园处处体现无废城市理念。”五山公园环境治理项目负责人吕杰见证了公园的变化。
开展“无废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2019年4月,徐州从60余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无废城市”并非没有废物产生,而是旨在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围绕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徐州从源头减量、资源再利用、无害处置入手,创新矿山生态修复、全产业链减废等“六大模式”,工业固废、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超95%。
在国内率先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地方立法;制定从源头、过程到末端的激励或约束性法规政策;鼓励专业化机构提供固废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治理与咨询服务……目前,徐州已培育相关骨干企业40家。
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超市……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张元岭说,从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三个方面布局,徐州正在打造“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废格局。(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