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城市的灵魂,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公园,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完善,公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其内涵也逐渐丰富。久居武汉,发现这座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公园规模逐年攀升,大型综合公园,小型口袋公园,由郊区向城区靠拢,比如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就有一座非常僻静的湿地公园,它的四周被7个现代化小区包围,植被茂盛,景色秀美,闹中取静,其环形设计充满亮点,让人印象深刻,它的名字叫做韵湖湿地公园。
一般来说,位于武汉城区的公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解放”和“中山”两座大型综合公园,其他公园皆是以小型面积为主,尤其是最近几年由相关部门推出的“口袋公园”,虽然数量众多,但知名度毕竟有限,而像是专门的湿地公园,受限于规划和地形等因素,已不可能在闹市区安家。相比之下,这座韵湖湿地公园,名字里有湿地,距离第一大城中湖也很近,但实际上定位并不突出,除了位于新城区,周边交通便捷之外,没有更多标签化的东西,它更像是一座“公模版”的小型公园。
之所以说小型,首先在于韵湖湿地公园的面积确实不大,它位于三环线南段以外区域,毗邻汤逊湖,规划和发展的潜力十分有限。公园北边是三环线,南边是汤逊湖,又有众多先期建设的生活小区,唯一通行的交通网格是中段的周店路和东边的江夏大道。从交通格局的角度来看,区域内不该有综合公园“堵路”;但从人文宜居角度来看,有了公园,区域内的生活氛围无疑会更加舒适,也是从宜居方向考虑得太多,以至于公园最后被生活小区包围,密不透风,外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沿着民族大道向南过三环线,接壤江夏大道后向西,有华师园路和汤逊湖北路两条马路,沿途皆是居民小区,路不宽,行道树密集。走到马路起点一半距离的时候,就能看到韵湖湿地公园的大门,它门分列在两条马路的转角处,向北和向南继续延申。公园的入口和范围毗邻马路建设,与马路接壤的地方,没有设置围墙,半开放式设计看着园区近在咫尺。沿着园区范围走一圈,又很快回到了原地,才发现原来是环岛型设计。中间是园区,两边是小区,园区只有一处,而小区完全环绕建设,几乎没有留一点缝隙。
从最西段的梧桐苑和韵湖首府开始,逆时针布局已经成型,总计共有7座小区环绕建设,继续向南行走是第二座小区橡树庄园,跟着向西拓展,还有湾郡、天祥尚府、安普顿小镇和名湖豪庭。7座小区的面积都差不多,也都占据着有利位置,除了行道树等植被种得茂密些,几个小区内部的环境也大相径庭。因为是现代高层小区,站在楼栋之上能看到汤逊湖,也就是说,它们几乎都是准湖景房,相比之下,这座韵湖湿地公园,有点太微不足道了。
湿地公园的布局是准环形,因而沿着华师园路和汤逊湖北路上,设置有多个出入口,不过,又因为园区几乎是半开放式,几个出入口并不显眼。出入园区,步行的居民最多,也有地下停车场,不知道是否启用,类似于公共性质的,并非刻意为前来游园的人提供。对于新手司机来说,走这样一座公园的外围马路很烦心,转弯不知道在哪里,绕来绕去打圈子。公园四周行道树多,大型树木移植过来,看得底蕴深厚,在城区类似公园的设计很多,人工建设的痕迹遮掩不住。
从外面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新鲜的建设痕迹,比如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崭新,还有管理人员。走到里面,一方人工水塘很显眼,水不深,水质也差,水面波纹阵阵,有鱼类游过的样子。与城区大多数公园比较,这里视线良好,周围生活区里的大楼看得清楚,环境不闹腾,马路隔得近,机动车发动机声音一阵一阵。公园面积有限,走一圈就到头,四周除了树木,没有假山和其他设施,口袋公园的既视感突出。老年人不多,小孩和妇女多,新建社区和新建公园,一切充满新意。
从四周环形的生活区来看,韵湖湿地公园的定位非常直接,那就是配套的绿化休闲地带,它的面积不用太大,只需要存在,做一丝点缀,外人看到的环境布局就与众不同。对于常年生活在此的居民来说,公园又成了一处漫步场所,也不用太大,闹中取静,已经很满足了。相比市区和市区公园的热闹场景,韵湖湿地公园里安静的僻静,虽然居住人口多,生活区密度大,但它也只是一块公共地带,是人们惦念的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