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家庄村百合加工车间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他们将从田里收获的一筐筐百合剥皮、清理、装箱。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晨曦初露,落了雪的黄河三峡,好似披上了白色的轻纱。漫山遍野的百合,有如千军万马,一排排,一列列,傲然挺立在海拔2400米的大山之巅,等待检阅。
“我们这儿的百合,‘喝’的高原雪水,‘吃’的高原绿肥,‘住’的高原景区,想买百合还要提前预订呢。”51岁的瞿小明流利地介绍当地百合的独特品质,别小看这“蛰伏”的百合,等到冰雪消融,它蹿出绿秆秆,伸出嫩叶子,顶着山丹朵,那可是全家人的“金蛋蛋”。
瞿小明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陈井镇瞿家庄村村民,家有6口人,上有身患残疾的父母,下有一儿一女,生活全靠他种地、妻子打工来维持,2013年,这个家因病因残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永靖县属“三区三州”,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山大沟深、土壤贫瘠、库区移民、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严峻考验着减贫事业。
2013年精准扶贫“送产业到户”,瞿小明夫妇加入村集体经济——百合合作社。与过去不一样的是,难养的百合可以享受农业技术专家“保姆式”指导,也可以交给合作社“托管”。
2018年,永靖县与北京同仁堂集团签约合作,成为北京同仁堂集团百合、黄芪、党参等药源基地。永靖县建立了一套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并在全县11个乡镇的百合等药材基地和加工车间,安装监控摄像头20个,实现了药材有机生产的可追溯监控。
“2018年底,我们村的百合实现了优质高产,规避了染病风险,每斤高出市场价2元,亩均增收4000元左右。我家仅出售百合一项就获得了8万余元。”瞿小明说。如今,曾经深度贫困的瞿家庄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走进瞿小明家,家中陈设简单,但处处透着幸福气息。客厅正中间一个梯形的大炉子,瞿小明的妻子正在火炉上烤百合,夫妻俩热情地招呼记者:“你尝尝,这百合甜着呢。”
距离瞿小明家不到100米,就是瞿小明妻子务工的瞿家庄村百合合作社,村民正把一筐筐从百合保鲜库里取出的鲜百合剥皮、清理、装箱。这些清理过的百合经过消毒室、真空包装室,最后打包等待装运发货。一条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百合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棵棵鲜百合变成百合干、百合酒、百合饮料、百合茶等特色产品,从黄河三峡走向世界各地。
瞿家庄村村支书瞿学保说:“种植百合已经成为我们的长效脱贫产业。我们与全村286户村民,包括1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合同,目前全村百合基地达528.6亩,有效带动了全村稳定增收。合作社吸纳47名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人,他们利用农闲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收入达两万元。”
“2020年以来,永靖县贫瘠的土地新植了百合3500亩、黄芪1.5万亩、金银花3000亩、党参4000亩,目前有百合等药材基地4.6万亩,以后还要扩建两万亩,以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永靖县委书记尹宝山说,永靖县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