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红色教育基地还原红军长征时期的会议室。 杨宇頔 摄
中新网黑水1月31日电 题:寻访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红色足迹”
作者 单鹏 安源
“我被眼前的冰川震撼,更被红军的故事震撼。”31日,海拔4860米的达古冰川天气晴朗、温度很低,来自成都的游客张月感慨道,黑水不仅自然风光绝美,还有红军长征的厚重历史,她指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说,“看到五星红旗,心里很暖和。”
达古冰川是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网红”景点,除了皑皑白雪与原始森林,红军桥、红军湖等也是这个景区知名的“打卡点”。黑水县坐落于群山之间,红军曾在黑水县留下许多足迹,著名的芦花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据史料记载,从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右路纵队之一部近9万人次,先后翻越雅克夏、昌德和达古三座大雪山,三次途经黑水,长征北上。
据了解,在黑水期间,红军共筹集粮食约710万斤,熬制土盐约5000斤,筹集了大批牛毛、羊毛、畜皮、兽皮等御寒物资,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提供物质保障。
但是,很多红军战士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黑水的高山峡谷。在黑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红军北上抗日路经黑水时牺牲的红军烈士。据史料记载,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3次途经黑水时,天上有几十驾敌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在黑水县境内,红军英勇作战80多次,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在雪山峡谷里埋下忠骨。
昌德红色教育基地前的红色文化广场。 杨宇頔 摄
如今,在黑水县革命烈士陵园中间,一座23米高的烈士塔高耸挺立,塔顶塑着鲜红的五角星,上面树立一尊红军铜像,塔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
“‘红色文化’是我们这个村子的精神宝藏,为了传承‘红军精神’‘红色文化’,整个村子都在发展‘红色旅游’。”黑水县沙石多镇昌德村党支部书记罗让表示。在黑水县昌德红色教育基地,罗让热情地带领记者一行参观。这座基地还原了红军长征时期的会议室、爬雪山等场景,还梳理、保存了许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据罗让介绍,黑水县2017年成立红色昌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成红军文化广场、红色教育基地,村民依托合作社为长征干部学院培训班和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以来累计接待长征干部学院361个培训班、16750余人,实现收入181万余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要把‘红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