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到达紧临神垕老街和神垕古窑址的周家钧窑时,周松建大师刚刚从正加紧建设的老街回来。看着逐渐完成的各项修复工作,周松建对老街的新面貌充满期待。
“为了配合第十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在神垕举办,政府下大力气对包括老街在内的众多地方进行修复和建设,古镇的整体面貌正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作为生于神垕、长于神垕的本地人,我很激动。”周松建说,本次钧瓷文化旅游节在神垕举办,说明神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和关注。钧瓷文化旅游节对于挖掘以钧瓷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助力许昌打造中原文化高地意义重大。
“钧瓷在1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随着近年来钧瓷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对钧瓷进行更高的定位。钧瓷是可以代表中原文化的艺术珍品,是中原乃至国家的一张闪亮名片。”周松建说,钧瓷文化旅游节在神垕举办,对神垕钧瓷人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感谢这个舞台,让钧瓷人有了与世界对接的机会”。
在周松建看来,第十届钧瓷文化旅游节体现了禹州市政府与时俱进的决心,能够有力地带动钧瓷文化整体定位。钧瓷人要以此为契机,以更好的作品推广和弘扬钧瓷文化。
“有根才有历史,有历史才有传承,有传承才有发展。在推动钧瓷文化的发展时,一定要理清钧瓷的传承脉络。”周松建说,传承是钧瓷最重要的历史,钧瓷的千年历史就是无数匠人呕心沥血的创作历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钧瓷恢复烧制,卢广东、卢广文、刘保平、刘振海、王凤喜、邢国政、周有等老一辈钧瓷艺人为钧瓷的传承作出了各自的贡献。“钧瓷如今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是一代又一代钧瓷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代人是在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我父亲周有他们那代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探索着钧瓷艺术的发展之路。”谈及老一代的钧瓷人,周松建充满感激之情。
周松建的父亲周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钧瓷复烧史上的重要人物。周有1929年生于神垕,1949年年初任神垕陶瓷工会副主席。1953年,周恩来指导钧窑的复烧工作,周有加入神垕第一陶瓷合作社,历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厂部副主任、行管科科长、厂党委会委员。他赴陕西请回钧瓷老艺人卢广东,随后与苗才娃、曹保才、王广振等人一道,在卢广东的教授下开始了钧瓷复烧技艺的学习与探索。随后,周有参与研发烧制了许多钧瓷珍品。1978年,主攻大器型烧制的周有设计烧制了高1.78米的大型钧瓷观音瓶,被选送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1983年,周有退休。他不甘心就此离开钧瓷事业,便开办了禹州市神垕镇古钧瓷厂,开始烧制闻名业界的“周家花瓶”。
2003年,周有辞世。周松建接过父亲的事业,将窑口更名为周家钧窑。卸下父亲的光环,接过父辈的旗帜,迎着全新的市场,周松建开始带领周家钧窑继续向前发展。
“钧瓷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接受着市场的检验。大浪淘沙,只有对产品精益求精,把更好的产品呈现给大家,才能得到市场和藏家的认可。”周松建说,一直以来,周家钧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将钧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时代审美相结合。“钧瓷是以窑变为特色的瓷种,我们在制作钧瓷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它的本真。我们做钧瓷,一定要抱着这样的信念,把窑变做到极致,让人们提起窑变就想到钧瓷。”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钧瓷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局面,但未达到它应有的地位。在钧瓷文化的推广中,我们一定要打破地域的限制,以更高的标准来宣传钧瓷。”周松建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学习其他瓷区的长处和优势,把钧瓷做得更加精细。“周家钧窑对工艺的要求极为严格,某些关键环节,如釉料配方和原料比例,我们都精准掌控,不容有半点儿偏差。我们对原料的要求也很高,必须严格经过研磨粉碎、筛网过滤、拍打搓揉等加工程序,才能投入生产。”在成型、制作、打磨、包装等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周家钧窑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成品要完整,釉色、工艺要整体完美,不能有瑕疵,否则就果断销毁。
“钧瓷的发展还要避免千人一面,钧瓷人要在不同的方向探索,而不是相互抄袭、模仿。同时,钧瓷产业的发展要有清晰的产品结构,将艺术品、日用品、礼品等合理搭配。”周松建说,钧瓷的发展,要服务市场、服务大众。
紧临老街和古窑址,让周家钧窑既有优势,又有压力。“作为神垕钧瓷人的一员,我一定配合政府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在下一步的计划中,我打算将周家钧窑打造为既能烧制钧瓷,又能观光旅游的特色小院,让来到神垕、来到周家钧窑的游客既能感受到浓郁的钧瓷文化氛围,又能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周松建说,在未来,周家钧窑将在几个方面助力钧瓷发展,一是加强与各大院校合作,二是加强媒体推广,三是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形势,四是加强引进人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第十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即将到来之际,周松建感受到了钧瓷产业发展的阵阵东风,也思考着周家钧窑的未来发展。在周松建看来,既能烧制心爱的钧瓷,带领周家钧窑不断前进,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弘扬钧瓷文化,人生价值,尽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