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多朝古都,身体具有很强的历史气质,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这也让北京显得很特殊,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深度融为一体。当然,任何的历史古城,其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是由历史建筑、文物、文化习俗组成。而前者,是会受到时间影响的。一些古老建筑、文物会在时光的洗涤中逐渐老去、老化、倒塌。所以需要做好保护性的修葺工作。当然,保护性的修葺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规则,遵守一定的原则,北京在保护古城建筑中,是禁止大拆大建,而是小拆小建。除此之之外,对北京的古城保护,还需要有一定的明显的预见性。
所谓预见性,就是对于建筑、文化的保护,是具有发展眼光,预测到动态发展。比如说,对于一些建筑的保护,是要提前保护,提前介入。不然等真的出现大的不可修复性损失后,其修复难度会加大,而且成本也会更大。这也是北京正在召开的两会中,有专家提为什么要加强预见性保护工作,更好地推进北京的名城保护与发展。在这里,我们说说长城的保护与修葺。长城是我国最具著名的景区,虽然不是北京独有,但北京的长城段最知名。而且长城也成为北京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北京正在加强长城的保护工作,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这样可以通过日常维护,来让长城保护的更好。当然,长城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预见性,比如预测游客人数对长城的影响,那么可以进行一定的限流等等。当然,对北京来说,我们见到的文物与建筑更多,这些更需要做好预见性保护。
其实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中也提到,要创设预先保护制度。这在城市管理中,也属于一个基本原则。那么如何预见性地保护古都北京呢?这需要站在宏观角度分析才行。宏观政策,可以合理分类各种城市管理资源,才能去更精细化的推进古城保护。我们知道,北京将在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是除东城区、西城区之外所有的去都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那么为什么要除开东城区与西城区呢。因为这是北京的核心城区,是老城区,有许多的古老建筑与各种文物资环。这些都需要加强保护。所以不能让这两个区也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就是宏观规划。在做好这个宏观规划后,才能去精准地精细化推进古城保护。
对北京来说,或者对中国来说,因为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但是因为时代久远,一些文物都没有被管理部门普查到。所以说,只是单纯依靠管理部门进行文物与管理,其实有些力有未逮。因此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去参与古建筑与文物的保护中来。这种社会力量,除了社会资源,还在于需要大量的民间专业人士。很多民间人士,可能在广度上认知不足,但对某个方面认知很深,所以能够在古城保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多利用与借助这些民间专业人士的力量,那么可以集思广益,预见性地发现并保护文物。而且这种预见性保护,通过社会资源的介入,能够发挥其经济价值。只有发挥好经济价值,才能有更多资源去做好保护工作。这就是古城保护中的“以用促保”,这样反而可以延长文物的寿命。
同时,北京的历史文脉与古建筑,分布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所以像在推进背街小巷整治中,也需要做好古城的保护工作。像现在一些胡同巷子,是把之前曾经拆除的胡同也重新恢复了,从而让一个胡同里路几条巷子。这也是一种预见性保护工作。北京是一座古都,具有丰富的人文与历史资料,其保护与修葺意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做好预见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