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纽伦堡,在20世纪的世界史上,这个城市的名字是和第三帝国的兴亡联系在一起的。提起纽伦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战后对纳粹的审判。当年,盟国在纽伦堡城西新区建立了国际法庭,给了那些曾经神气一时的纳粹战犯应有的惩罚。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这个城市另一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名称似乎已经淡忘。1933年,就在纳粹走向鼎盛的时候,希特勒给这个城市封了一个称号——“纳粹党集会之城”。
我是在旅游手册上看到有关“集会之城”的介绍的。那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和朋友坐在纽伦堡老城一家咖啡店外的小桌旁,一边品味着浓香的意大利咖啡,一边计划着第二天的行程。
像大多数来这里的游客一样,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先从老城开始此次纽伦堡之行,而后再去看纳粹鼎盛时期留下的那些建筑。
纽伦堡的原意是石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1050年的皇室文件中。后来,石山上的城堡被改建成了皇宫。14世纪和15世纪时,纽伦堡成了欧洲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当地的旅游小册子上说,这座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具有“极其浓郁的德国民族风格”。
在老城中心的礼品商店里,我看到了一张明信片上印的老照片(下图)。那是战争刚刚结束时拍摄的,照片上的老城一片废墟,战争给纽伦堡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现在游客们看到的那些小桥、老店和独特的木桁式建筑与古老的城堡大都是战后重新修建的。
早在1939年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纽伦堡古城的管理人员就仿佛已经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命运。他们悄悄地为重建做起了准备,将主要建筑的结构绘制成图,还揭下了那些最有价值的拱顶画、壁画等,连同其他重要文物,一起藏在了地窖中。战争结束后,纽伦堡人依据原先的图纸,重新修建了一座“原汁原味”的老城。
在老城西北角的高坡上,耸立着纽伦堡的标志性建筑―皇帝堡。自11世纪中叶萨里那尔王朝以来,这里住过不少帝王。穿过古堡的城门,沿着石砖铺成的大道,我们登上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古堡。站在高高的古堡上,眺望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桔红色屋顶,聆听着不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我们自己仿佛也成了中世纪古城风情画中的人物。
纽伦堡老城 丁刚 摄
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希特勒会对这样一座老城情有独钟。在奥地利被并入德国的版图之后,希特勒把第一帝国的标志——皇冠、帝国宝球、王节和皇剑从维也纳带到这里,他发誓说:“要将这些宝物永存纽伦堡。”从此,希特勒就把纽伦堡这座古城推上了一条灾难的道路。
二
在纽伦堡的东南郊有个Duzendteich湖,湖水清澈见底,岸边绿树成荫。我们到那里时虽不是周末,却仍能看到有不少人在湖边散步。阳光铺撒在湖面上,闪烁出一片片碎银般的光彩。有几艘小小的帆船在湖面上飘荡,孩子们在湖边的草坪上欢快地嬉戏着。假如不是不远处那几个“集会之城”的标志性建筑会勾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这里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Duzendteich湖旧景
二战结束后,纽伦堡人修复了古城,但却留下了那些有着强烈纳粹痕迹的建筑。这些庞然大物远看十分壮观,近看却又透露出一付清冷颓败的模样。
齐伯林阅兵场外面入口处的大门锈迹斑斑。走上看台,脚下的石砖就轻轻地晃动起来,两旁的石阶上也长着不少杂草,墙上还有涂鸦者喷涂的乱七八糟的图画。观礼台的后面原本是一排回廊式的建筑,现在已经倒塌。放眼望去,偌大的阅兵场更是一片荒凉景象。有游客站在希特勒当年站立的检阅台上,让朋友为他拍照。检阅台下面的大道上,孩子们在愉快地滑着旱冰。当年,纳粹党游行的方阵就是迈着正步,在元首的注视下从这条大道上走过。
齐伯林阅兵场的检阅台。丁刚 摄
英国广播公司曾经播放过纽伦堡检阅的片断,那场面的确十分壮观。希特勒在纳粹高官们的陪同下从大门进入检阅台背后的荣耀大厅,而后再从直通检阅台的楼梯走进阅兵场。
当希特勒出现在检阅台上时,全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整个阅兵场可以排列近百个方阵,最多时可聚集10多万人。一个个方阵走过来,阅兵场上又响起一阵阵“嗨!希特勒!”“胜利万岁!”的呼喊声。
当年阅兵的盛况 (网络图片)
阅兵场四面还修有34个塔楼,巨幅纳粹旗帜从上到下铺展开来。塔楼和四周还安装着130盏防空探照灯,每盏灯可以打出高达8000米的光线。检阅通常是在晚上举行,随着希特勒的出现,所有探照灯便会全部打开。
我在当地一家旅游小店里买的小册子中有张照片(下图),那是从很远的地方拍摄的,黑色的夜空中,那130个灯柱就仿佛是一面巨大的光幕,把夜空映射得通亮。置身于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中,人们当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忘我的激情。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过,有这样的狂热是唯一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力量,“因为这些群众对迷人的力量往往会做出反应,而这种迷人的力量来源于对思想的绝对信仰,是与为这种思想进行战斗和保卫这种思想的百折不挠的热情分不开的。”
纽伦堡集会是希特勒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所有的声、光、电设备都经过细致安排,所有的色彩、口号、旗帜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便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制造出一种震撼心灵的魔幻效应。
三
上世纪30年代初,Duzendteich湖曾是纽伦堡人的度假之地,湖的周围有公园、动物园和运动场等。纳粹党最早在这里举行集会是在1927年。我在阅兵场的展厅里看到了一张当年的照片(下图):在一片小树林旁,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们站在一起。留着小胡子的希特勒身穿军服,用他那特有的深沉的目光凝视着前方,希姆莱等人则站在他的身后,旁边还有人扶着绣有纳粹标志的锦旗。
显然,那个时候集会的规模要小得多,气氛也远不如后来热烈。
1933年,随着希特勒当上了总理,纳粹党的集会开始带有“国家庆祝活动”的色彩。希特勒在当年9月的集会上宣布,纽伦堡为“纳粹党的集会之城”,并由此开始每年都要在纽伦堡举行为期一周的集会活动。
据说,希特勒选取纽伦堡来做集会之地,除了这座古城在他的眼中最能体现纯正完美的德意志精神外,当地警方对纳粹活动非常照顾也是一个原因。
从那一年开始,纳粹党要为每次集会起个响亮的名字:1933年的集会为“忠诚的胜利”,1934年的是“意志的胜利”,1935年在希特勒取得统治地位后,集会就被命名为“第三帝国的自由集会”。就在这个狂热的集会期,纳粹党的精英们在纽伦堡的一个警察局内,用一夜的时间起草出了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规》。
第二天,希特勒就将其作为法律提交给了周日上午举行的纳粹党的会议。《纽伦堡法规》的第一部为《确保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法》。它剥夺了德国犹太人的德国国籍,禁止犹太人和德国人之间通婚和发生“婚外性行为”,禁止犹太人悬挂德国国旗和雇用德国佣人……在自由的幌子下,希特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
1999年,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亨廷顿图书馆里发现了这部法规的原件,那上面签有希特勒和一些纳粹高官的名字。
更为可笑的是,1939年的集会竟被命名为“第三帝国的和平集会”。后来,由于战争的爆发,希特勒已经不再需要“和平”这最后的遮羞布,集会活动也因此而被取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