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光富
在距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20公里左右的半山,有一个彝族自然村寨——巧家县大寨镇车坪村。走进村庄,风格别致的民居墙上,画满了五彩斑斓的民族特色油画,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热情、好客、淳朴的彝寨风情迎面而来。公路两边、房前屋后的牛圈中,村民饲养的黄牛正津津有味地啃着嫩草,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2014年以前,车坪村可谓“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村民主要以玉米、洋芋、花椒、核桃等传统种植业为收入来源,靠天吃饭成为车坪村脱贫出列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为彻底改变彝寨贫穷落后的局面,助农增收致富,车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开拓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多方走访群众,了解到该地气候适宜肉牛生长繁殖。村民自古以来都有养牛的习惯,且长坪子组有6000亩草坪可放养。经过反复论证,“牛犇车坪、魅力彝寨”的发展思路在车坪村诞生了。
车坪村迅速成立由驻村督导员、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组成的养牛小分队,谋划出适宜车坪村发展的“1136”思路,制定了让群众实现“户均两头牛脱贫有靠头,户均五头牛小康有盼头”的目标。养牛的规划得到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巧家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资金的支持下,车坪村村集体公司带领村民一同修建了上水坪——长坪子——火山的环行产业路,整合巧家县红十字会免息贷款3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和村民的入股资金,车坪村成功从千里之外的香格里拉引进牦牛,打开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成了昭通市牦牛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这个稀奇物种还常常吸引无数的群众到此观光、欣赏,带动了更多群众加入养牛大队。
牦牛养殖让车坪村更有脱贫底气。积累丰富的养牛经验后,车坪村又多方集资从成都引进新品种黄牛到宝厂养殖场,解决了村民外出买“高价牛、远路牛”的困难。农户买牛渠道通畅了,加上村集体的技术指导、经济政策的扶持,群众加大了个体养牛的数量,走上了科学养牛、规模养牛的小康路。现在,车坪村围绕“一个产业一个厂,两千村民两千商”的定位和“户均两头牛脱贫有靠头,户均五头牛小康有盼头”的发展规模,依托长坪子6000亩草坪,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牦牛养殖场,形成牦牛观赏和草场体验区,逐步发展壮大牦牛养殖产业。
同时,以养牛产业为基础,车坪村先后建成了百亩梨园、大型停车场、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厅等项目,着力打造彝寨特色文化,努力实现“百亩梨花、千亩草地,牛犇车坪、魅力彝寨”的乡村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