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去福州旅游,我爸问我在哪?我说在烟台山。他说,怎么跑到山东去了?我告诉他是福州的烟台山。很多人都不知道福州有个烟台山,虽然这个城市我曾经呆了四年,我也是时隔多年后这次来访才知道。最吸引我来的原因是这里被称为福州版“鼓浪屿”,一样拥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称,还有充满浪漫情调的石厝教堂,像极了油画。
民国风咖啡师,在改造的单车小摊上卖咖啡,门庭若市。恍惚之间,时光好像穿越到从前。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的石厝教堂,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福州英国侨民集资筹建,教堂前方还有两棵风水树,一棵银杏一棵樟树。福州的百年银杏一共六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只有一株,就在这石厝教堂。难怪叶子变黄的时候,有人说最美银杏与百年石厝,惊艳了烟台山的时光 。
叶圣陶笔下的烟台山是这样的:“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当漫步其间,真的感觉和鼓浪屿太像了。鸦片战争之后的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正式开埠,英国率先在福州设立领事馆,此后陆续有十七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接着外国侨民先后在福州开设洋行、医院和学校,整个风貌区及周边现存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163处,除了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别墅等西洋老建筑外,还有数十座中式园林古厝。
最具代表的就是爱国路2号,典型的19世纪殖民地券廊风建筑,砖木结构,共有三层(包括一层地下室),建于晚清。
曾先后由J. Forster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后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所用,现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范围内重要的历史建筑,其身兼烟台山历史文化博物馆和“仓前九里”接待中心。
比较遗憾的是我这次去,能感触到历史底蕴的只有建筑外观,二楼暂时关闭,一楼室内能看到的东西不多。
置身其中,忍不住想去了解究竟是这样的历史更迭,发生了什么,让这里从洋行变成美国驻福州领事馆的?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对现在古街、古建筑兴致缺缺,终究是从建筑本身很难了解到前世今生。希望能有更多图文,视频资料的展现,弥补这些遗憾,让老建筑焕发新生,真正成为历史见证者和“诉说者”。
眼前这座位于乐群路12号的闽海关税务司官邸也很有意思,一棵古榕斜长于前,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台风过境后导致的?这里为清代、民国时期闽海关税务司(关长)的住处,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建。而福建是清朝最早设立海关的省份之一。闽海关在福州南台和厦门各设海关衙署,由户部委派两名监督官员,其中满族官员驻福州,这样形成“两口分治”的独特管理模式。在建筑设计上也比较特别,两层外廊均为封闭式,且互不相通,这样外廊就被分隔成了各房间的附属阳台。
在烟台山还能看到昔日仓山最早的影院——仓山影剧院。这和爱国路2号一样,几经更迭。原址为“太兴洋行”,始建于清末,宅子的主人是英国商人高士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高士威被任命为荷兰驻福州领事,太兴洋行馆舍也就一直作为荷兰驻福州领事馆使用。1930年,高士威离开福州,荷兰领事馆不再使用太兴洋行馆舍。1956年,太兴洋行建筑被拆除,由福州市茶叶界人士集资建起了仓山影剧院,整体建筑有三层,建筑风格偏苏联式,影院座位977个。
如果不去了解历史来逛烟台山,就会像逛鼓浪屿一样,觉得只是个拍照好看的地方,有许多历史老建筑。如果做完功课再来走一趟,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值得细细品味,有些历史不会因为时间而消逝,有些魅力长在骨子里,值得你驻足停留。
对了,我喜欢烟台山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这里的路牌,铜制的路牌有姿态不同的小猫,让人感觉到一丝俏皮。这让我想到《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烟台山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