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古镇,不论古镇的大与小,繁华与衰落,它们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古镇承载过往悠悠历史,记录当地人文风俗所不可割舍的情感纽带,只要古镇依然存在,那么每一位漂泊在外的孤独灵魂就有了可以寄托灵魂的场所。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无锡的周新古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抽时间去了解一下。
周新镇位于无锡滨湖区东绛,这里原本是一处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只因在19世纪中叶诞生了被称为煤铁大王的周舜卿,在其衣锦还乡后,凭借其一己之力,将其打造成一个繁华半个世纪的水乡。和所有的江南古镇一样,周新也是临河而建,村民枕河而居。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构画出轻灵秀逸的江南水弄堂。
当时由周舜卿出巨资,购地近百亩,造桥,开店,办学,花几年时间,开辟建设了“十”字形的周新镇。历史上周新镇开设米行、糟坊、典当、茧行,创办了廷弼商业学堂和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一片商业的繁华景象。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里,周新镇曾经影响了无锡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镇上三百多米长的街市,也曾经是无锡南面地区最繁华的场所。
周新这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小镇,但在繁华近半世纪之后,随着交通方式的转变,船运的减少,这里逐渐成为冷落之地。再后来,人们把把东绛这个地名恢复了起来,经年累月之后,当你在提起周新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小镇在什么地方。一条狭窄的河流,一条狭窄的街道,以及两边有一些陈旧的房屋之外,几乎看不出那个曾繁华一时的小镇的本来面目。
好在当地及时发现,将其规划为无锡历史文化街区,周新镇又遇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目前已经修复了一批名人故居、老街、桥梁等建筑。今年年底,周新古镇将要擦去尘埃重新亮相。走近周新老街老街,庙桥港贯境而过,与直街形成十字形街巷,民居依河而建,粉墙黛瓦、码头驳岸,错落有致,保留了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和临水贴河的凉棚建筑。
东侧沿河的一排滨水凉棚,在无锡已堪称绝版。西侧临水而建的房屋,门窗皆为木板,房屋有一小部分伸到河面上,称为河棚间,下面有石条支撑,临河窗口处为木地板。走近窗口,从地板缝隙里可以看到潺潺流水。那些高低错落的屋脊,斑驳的院墙,裸露在外的青砖,是老街饱经风霜的印记。展现着尘烟遮挡不住的旧日繁华,那些店铺纹路纵横的木板门,显得厚重而又懒散。
这里聚集了从晚清至今的各式各样原生态的江南水乡建筑样板,足以让周新镇成为展示、探寻无锡地区江南水乡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一座天然博物馆。周新古镇的新颜我们将于年底可以见到,是否能够涅槃重生?我们真的想快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