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松 周海波 程文雯 文莎 雅安观察 黄刚 摄影报道
1月21日,我们从宝兴县城出发前往夹金山。
“万里长征险,最忆在夹金”。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甩掉国民党追兵后,来到夹金山下,爬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爬雪山、过草地这段艰难而伟大的征程由此开启。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地被白雪覆盖的石碑
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不一会儿,眼前已是白雪皑皑。60多公里路程走了近2个小时,终于来到位于夹金山下的藏寨——硗碛。再往前,就是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地。
和不少大山里的村寨一样,硗碛原本罕为人知,却因为1935年红军的到来,使它成为建党百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今天的夹金山上通了公路,但山势依然险峻
停车新寨子,站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地,眼前是上山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这里,是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起点,脚下的路,正是红军当年走过的路。
这条路被当地人称作“红军小道”,全长约30公里,顺山弯曲,从夹金山脚头道水沟起,经二道水沟、筲箕窝,至夹金山垭口王母寨。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地
深一脚、浅一脚,厚厚的积雪让行走格外吃力,我们的鞋很快被打湿,尽管有阳光洒在身上,阵阵寒风还是让人忍不住裹紧了外套。“当年红军翻山的时候衣衫单薄,有些只穿着一双草鞋,而且那时的气温比现在还要低,积雪还要厚。”宝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朱樊刚一边走一边说。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山顶终年积雪。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后,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曾这样描写夹金山:“从山上极目远眺,地平线上雪峰兀立,与加拿大的洛基山脉一样巍峨。顶峰在树线之上,高耸入云。后来修的公路呈之字形盘旋而上。在这里,所有的绿色都不见了。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褐黄,不久便是雪的世界。即使在五六月间,也还是厚厚的积雪,一直铺到峰顶,铺到雪山的另一边。”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
红军队伍中大部分是南方人,从未经历过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翻越夹金山成为他们长征开始以来最艰苦的一关,也成为红军战士记忆中最难的一段路。据红三军团副参谋长伍修权回忆,最初走100步喘口气,后面改为50步,最后降到30步,“但不能再减少了,走不动也得走,否则只有永远躺在这里。”杨成武将军也曾回忆:“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人们头晕脚软,一步一停,一步一喘。”
最终,中央红军用了7天时间翻越夹金山。朱樊刚介绍,这几乎是红军长征中行军最慢的一段。
其实,当年红军可选的路共有三条路。第一条是雪山以西,走一条商队往来的路线,但路程较长。第二条,走雪山以东一条路到松潘县,但沿途遭受国民党进攻的危险极大。第三条,才是这条连当地居民都不走的山间小径。“这条路可以避开国民党部队,受到的干扰少、阻力小。”朱樊刚说。
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翻越夹金山,铸就起一座不胜不休、勇往直前的历史丰碑。在位于宝兴县城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里,挂有8位元帅、7位大将的照片,他们都曾在长征中翻越夹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