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地方音景浓缩了当地的文化,也是触摸城市地气的一个载体。从视觉到听觉,视听的叠加再衍生出各种遐想,这是打开全面感知苏州的正确方式。
在“视觉横行”的时代,人们能重新“激活”听觉,用耳朵去“打开”苏州的2500年。1月15日,一场名为“地方音景:苏州的声音地理”的艺术展在苏州寒山美术馆开幕,并持续到3月21日。
圆润婉转的评弹、优柔绵长的昆曲、石板路上淅淅沥沥的雨声、“笃笃笃卖糖粥”的童谣、收锡箔灰”的吆喝、铁皮吊“桶撞击在井壁上悠悠回荡的声音、城墙上的秋风瑟瑟……用心聆听,我们能打开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感受江南文化、体验苏式生活。
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的特点,体现了不同的城市文化与韵味,文化需要细细品味,怎么品?最直接的体验来自感官,最主要的方式除了看就是听了。可以讲,一座城市的地方音景浓缩了当地的文化,也是触摸城市地气的一个载体。除了评弹、昆曲、山歌这些“声音遗产”,街巷里的叫卖声、公交车上苏州话报站声、街头吴侬软语的交谈声、欸乃的橹声、青石板路上的雨滴声……不胜枚举,透过这些声音我们可以更加生动、更为真实地感受苏州城市和苏式生活的种种律动。
文化是苏州的第一优势,是苏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苏州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首先需要挖掘和利用好江南文化的基因,苏州丰富的城市音景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声音来增加江南文化的厚度,把城市声音转化为文旅资源甚至做成热门的文旅产品,让市民和游客多方位、多角度去感受苏州的地域文化和市井生活。
试想一下,走在古城苏州,时不时还能听到纯正的苏式叫卖、听到不远处飘来的评弹、听到路上吴侬软语的对话、听到汽车轮胎碾过石板路的摩擦声,这样的“最苏州”如何不叫人难忘?从视觉到听觉,视听的叠加再衍生出各种遐想,这是打开全面感知苏州的正确方式。(苏报融媒评论员 杨仲)
来源:苏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转载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闻资讯之目的,未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