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一直以来,安顺地如其名,气候风调雨顺,百姓平安顺意,在这座小城里专享静谧的生活。而一地之名除了具有标识性外,也透露了这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或文化背景。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安顺一些地名的来源吧!
地理环境
安顺地处云贵高原,多山少平原,因此有不少地方以山命名,如西秀区的轿子山镇;而我们安顺也不乏“地多平旷”的地方,平坝正是如此;还有不少坝在山与山之间的“夹缝生存”,比如在轿子山和老鹰岩之间的岩脚坝。据统计,在安顺以“坝”为通名的地名不计其数,总计出现 481 次,分布在各个区县。
岩脚坝示意图
屯堡文化
在安顺,以“屯”、“堡”、“所”、“营”为通名的地名很常见,这些地方都是当年军屯和民屯之地。在明清之时,安顺既是内地通往云南的重要通道,也是控制水西向黔中扩展的关键地带,因此,明清统治者派军队拖家带口来到贵州驻守,形成了卫所、屯田的防御体系,尽管后来屯堡的军事功能逐渐消失,但屯堡作为地名却部分地保存了当时的历史痕迹。
云峰云山屯
集场贸易
安顺也有很多含有“场”的地名,“场”字在安顺地名中表示“集市”,是人们赶集的场所,并往往在前面冠以“十二生肖”以表示人们在此地交易商品的日期,如鼠场在“子”日赶场,牛场在“丑”日赶场,猫场在“寅”日赶场(民俗讳虎,故称猫场)……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安顺牛场》(黄异)展示了曾经老安顺的赶场日场景
这些“场”往往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大量汉族从东部、北部移民至安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场”,因此具有悠久历史的集场贸易都集中于历史上的卫所之地或者交通便利的枢纽之地。
民间习俗
安顺的一些地名还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比如关岭自治县的“郎妹”村,是因为过去布依族男女常在此地“郎哨”(谈恋爱)而得名,再如关岭自治县“花园”村,则是因为这里的原住民苗族每年3月都聚于此地跳花,故名“花月”,随着时代变迁,布依族和仡佬族又迁徙于此,“花月”又逐渐演变为“花园”。
关岭敬花树仪式
还有一些地名为各个民族节日活动的场所,如铜鼓、花山、大乐歌、乐歌场等,而普定县的火把寨、火把沟、火把田则和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有关。
【声明】
以上未署名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排版、整理@谢珂颖
参考资料:黄秀梅《安顺地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