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如果去山西旅游,位于晋中市的平遥古城无疑是必去的景点之一,在流连于古香古色的大街小巷之余,可能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个念头:“原先我们家乡的县城也有城墙,要是城墙保留下来该多好,即能显示县里的历史底蕴,还能搞搞旅游、发展经济。”
清朝的平遥城
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何自己家乡的古城墙不见了呢?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我国各地在古代无论是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甚至一些经济条件好、位置重要的村镇都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无非是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城镇,其城墙的形状、大小、高度和厚度不同罢了。
清朝的保定府有着大大小小的城池
但是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城墙已经消失,或者仅保留一些不成规模的残段,像平遥古城如此完整的城池,在全国范围来说也屈指可数。城墙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无非是兵燹之灾的破坏、自然灾害侵蚀、城市发展的破坏等等。
但是在华北地区,特别是今天的河北省中南部一带的城市、村镇的城墙、圩墙很大一部分是在上个世纪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拆掉的。当时为何要这么做呢?
河北省中南部的大平原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地区,也是历史上各朝代经历战争战乱最多的地带,为何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和民间都极为重视对城镇和乡村的城墙、圩墙的建设,凡是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坚固完整的城墙,而重要的镇村都也都建有高大厚重的圩墙或者是寨墙。
清朝冀州直隶州各地的城池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军沿着京汉铁路大举南侵,离北京最近的冀中地区最先处于日寇包围、封锁之下。在多次与敌军作战之后,抗日游击队发现各地的城墙、寨墙对于坚持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极为不利:
当县城为我占据时,由于武器缺乏、落后,不能凭城墙作为阵地据守,城墙对我作用不大。但是一旦县城为敌人占领之后,我向敌进攻时,城墙再加上敌人的重武器就变成了坚固的工事,成为我进攻敌人的障碍。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也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平原地形,有利于敌,不利于我。敌人占了城池,凭坚固的城墙据守,不利于我军攻夺,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冀中军民遂发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巨大运动。”
冀中一带清朝河间府拥有的各个城池
1938年初,在冀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冀中省委、河北游击军统一领导下,率先开展了拆毁县城城墙运动,将不利于我、有利于敌的客观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略条件。制定了“进行普遍的破路、拆城、屯粮工作,以备制止敌人进攻”方案。
清朝河间府城
从1938年春开始,冀中在两个月内,相继拆除了24座县城。而在1938年8月中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不久也下达了“拆城寨拆堡令。”冀南行署所辖的51个县中,先后拆除坚固的城墙23座。
到1939年河北省中南部绝大多数县城以及乡村的寨墙都已拆除。但是城墙能否拆除也跟城镇是否掌握在我军手里有关。
清朝北馆陶城
比如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县城,当时是位于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北馆陶镇,1937年11月日军南侵后北馆陶沦陷,1938年5月范筑先十支队收复了北馆陶,就恰巧赶上我党组织的这次“拆城墙”运动,估计北馆陶城墙就是在此时被拆除的,因为在 1939年2 月27日北馆陶又第二次沦陷,直到1945年被解放,在这段时间里一直为敌人占领,是没有办法拆除城墙的。馆陶县以南的大名县城墙拆除也是在1945年大名县解放之后,才有条件把县城进行拆除。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北馆陶城卫星图
实话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面积大,当时的城墙拆除工作并不像想象中被拆得一干二净,什么痕迹也显不出来。反而是仍然留下了较多的残垣断壁甚至是建筑垃圾,在多年后仍然让大家看清城墙的轮廓。
1970年左右的平遥县城卫星图
1970年左右的河间府城卫星图
在1970年左右的卫星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墙拆除与否。以清朝时的直隶河间府的府城对比山西省平遥的县城,会发现平遥城当时的城墙轮廓清晰,城内街道依然整齐如旧,特别是各面城墙的“马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极为完整,这也正是今天平遥古城能够保持雄姿的基础所在。反观同时期的河间府城,城墙已不复存在成为了街道,原来的古街道也显得比较凌乱。这当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多年城市建设发展的结果,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初城墙被拆除造成的。
1970年左右的正定府城卫星图
同样的对比,在正定府城上也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城池轮廓比起河间府来要清晰很多,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城墙有多处豁口,显得比较破败。
拆除比较晚的大名县城在卫星图片上则显得更完整了,不只是城墙轮廓明显,护城河也还在,街道还像古代一样层次分明。
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拆城墙运动过去了7、80年之后,正定、大名这两个古城墙当时还保留较清晰轮廓的县城,已经进行了重新建设,城池已恢复过去的雄姿。而拆除比较彻底的地方就没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城墙已成为过去的记忆,消失在城市建设之中了,只留下南关、北关、东关、西关等等带有古城印迹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清代大名府城
1970年左右的大名府城卫星图
当然,在历史发展中,一些县城经过了搬迁,原县治所在成为了普通乡镇,城市建设发展不快,有些城墙的残垣断壁还能够保留下来,不过情况也岌岌可危。比如前面所说的馆陶县,其县城原在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北馆陶古城还是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镇的东南角还保留有一段城墙,不过在去年笔者专程考察时发现,紧临城墙残段的原馆陶县儒学所在已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到达之时工程机械已对城墙进行了毁坏,可以想象剩下的城墙残段在不久之后将会彻底消失。
2019年所拍北馆陶古城已在房地产项目包围之下
2019年所拍北馆陶古城已被挖掘机毁坏
对于这次冀中、冀南拆除城墙运动,或许有人会觉得拆城墙有点可惜,但是从当时特殊时期、特殊情况来看,是极为正确的。比如今天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城墙,是清朝直隶广平府的府城,抗日战争时期是永年县城,由于长期被敌人占据,没有机会拆除城墙。为解放永年城,我军从1945年8月15日到1947年10月5日,经过大小战斗156次,付出较高的代价之后才最终解放了永年县城。这一点已足以证明拆除城墙的正确性。但广府城也因为没经历拆除城墙运动,今天已修复完好,发展成为了河北南部有名的旅游区,这就是在诠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
清朝广平府城
1970年左右的广府城卫星图
今天,不管我们感到如何遗憾和可惜,毕竟大多数城墙都已经被拆除了。虽然当时城墙是我们自己拆除的,但是也应该把这笔账算在侵略者的头上。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