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记忆当中墓地一般都远离闹市区,远离人们的居住地。往往他们会选择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周围非常安静的地方作为墓地,可是有一个人的墓地却恰恰相反,他被安置在北京的闹市区之中。而且这个墓地的主人还是一个18岁的少年。到后来在此地修建的高铁,都要为这种目的而改道。这位18岁的少年在生前究竟做过什么,他到底是谁?
应征入伍,报效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英雄,越是动乱的时候,我们越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英雄,其中很多英雄。还是我们口中的少年。“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作为一个男性来讲,不求国家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而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他们就参军入以这种方式来回馈国家,在入伍之前,很多人都做了思想准备。
作为一个军人来讲,服从命令是你的天职。而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你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的人,为了身后的人民,你要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哪怕你所做的事情会牺牲掉你的生命,很多人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他就是少年英雄孟凡章。他的目的就设在了北京的闹市区当中,英雄往往是最值得被尊敬的,到后来修建高铁,他们也为孟凡章的坟墓让道,而这一做法无疑就表达出我们对英雄的缅怀。
孟凡章出生在河南省家庭非常的普通,在他17岁的时候也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在他入伍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军队的生活很充实,很快乐,孟凡章也结识到了很多的朋友。不过意外来得却非常突然,他因为拯救人民,英勇牺牲。
为救火车,英勇牺牲
事情发生了非常突然,谁都没预料到当天他正走在火车道的旁边,突然远处传来了火车汽笛的声音,他望向了火车,用余光看见了火车道上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如果火车继续向前开,那么它最终就会压向石头,导致脱轨。一旦火车脱轨,那么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可估量。他当时也没有多想,直接冲到了火车道上,搬走那块巨石。但是他却远低估了那块石头的重量。到最后,他的确把石头搬离了火车轨道,但是火车已然到了眼前。那列火车是货运火车运送的货物非常的重。而且火车也没有办法进行急刹。所以他被火车撞在轨道上。
在事故发生之后,他身旁的人马上把他送进了医院,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最后抢救无效牺牲在了医院当中,在他牺牲之前,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能铭记一生的事情。在抢救的时候,在病重的时候,他没有担心自己单位反而问起了火车究竟没有发生事故。当时看他的人都说火车非常的安全,没有出轨。他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世界。
被人铭记,英雄不朽
对于很多人来讲,在去世之前很有可能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但是对于孟凡章来说,在去世之前,他想到的却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火车到底有没有发生事故。作为一个士兵,他虽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但是我们非常肯定,他确实是一个英雄,他有着常人没有的勇气和信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他甘愿牺牲自己拯救那一列火车。
在孟凡章牺牲之后,他的骨灰被分成了两份,一份放在了烈士陵园里,一份长在了他所牺牲的轨道之上,为了让火车不脱轨,他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后来在他牺牲的地方改进之后,新建成的高铁为为他改道就为了纪念这个英雄,他的精神一直在部队当中广为传颂。虽然他牺牲了,但是他留下来的东西却一直让人们所铭记,英雄不朽,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目中。
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在社会的发展中,像孟凡张这样的英雄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为人民大义,他们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而他后来人们所做的事情也没有辜负他们当时的奉献。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铁在逐渐的普及,在高铁的修建当中,却为孟凡章的陵墓改道,这就是我们对先辈的尊重,对烈士的敬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我们说不清这种精神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只知道他是印在我们骨子里无法抹去的。
现在我们的社会繁荣安定已经没有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日子。可是有一些人他们却并不平凡。他们仍然在为这个社会的进步所努力,为我们人类的发展所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人很多都淡泊名利,只为了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有意义,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惧困难,不畏艰险。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在困难中挺过来。
英雄是最值得被我们所铭记的,我们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换做是我们,我们能否有像孟凡张一样的勇气去搬这块石头。孟凡章在铁轨上搬那块石头的时候,他可能就已经想好了自己做这件事情要付出的代价。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仍然没有放弃。还是毅然决然地去拔了那会儿巨石。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他却英勇牺牲。最后他被评为烈士,被人们称为英雄。现在我们在对以前的烈士陵园进行修缮,很多学校每年在清明节也会举行扫墓活动,这就是一种传承,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我们能有安定的生活都是因为长眠在地下的英雄,让我们传承先烈精神
参考文献
《燕歌行》《马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