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溪镇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在立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序寻找和开发自身优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谋划、盘活优质资源。怒溪镇紧紧依托毗邻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优质生态资源,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是做强文旅产业。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梵净山旅游资源优势,成功打造了以黄岩传统村落、张家坡传统村落、黄岩大峡谷等景点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周边众多自驾游游客休闲观光。同时积极打造骆象500亩生态茶园,推行茶旅一体化发展。今年中秋国庆期间,黄岩大峡谷、骆象生态茶园已陆续接待周边自驾游旅客200余人次。二是做足山水文章。依靠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态资源,坝上大力发展高山云雾茶、精品水果等天然农副产品30000余亩,坝下利用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小龙虾、稻+虾等精品水产业10000余亩,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和谐统一。截止目前,该镇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四个坝区有序发展茶业、精品水果、猕猴桃、冷水养殖种植4个主导产业。
精心部署、营造优良环境。一是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把环境卫生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依托“民心党建+环保超市”发动群众自主参与,依托主题党日组织党员清理垃圾,充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参与街道、坑塘、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镇自上而下形成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据悉,该镇每年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经费达30余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35个。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相关重要问题纳入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干部作风进行集中整治,积极帮助企业家、市场主体解决企业落地及运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让企业家、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全力推动企业在辖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优化产业环境8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52余次。
精挑细选、引进优秀项目。一是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全镇经济的抓手,立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要求,围绕生态优势、地域特色,主动摒弃传统招商理念,全力推行“生态招商”,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近年来,该镇组织领导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赴江苏、海南、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60人次。二是大力开展选商引资。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前往江苏开展选商引资工作,通过赴企业现场实地查看、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成功引进符合怒溪镇生态发展理念的花卉种植、冷水鱼养殖等优秀项目4个,拟投入总资金5.6亿元。目前,4个项目已经全部进驻,其中3个已投入生产。
精心培育、创建优异品牌。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该镇通过村集体经济牵引带动,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骆象村、梵星村、麻阳溪村、河口村、骆家屯村、怒溪社区6个村(社区)发展茶叶25000余亩。目前,仅骆象村就建有茶青交易市场1座,抹茶生产线5条,茶叶加工厂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0余家,规模以上茶园18处,新建高标准抹茶基地500亩,茶园总面积已达16000余亩。二是积极建立品牌效应。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投入、悉心指导,该镇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骆象村于2014年获得“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并已创建梵净山翠芽、梵净山绿宝石、梵净山红茶、梵净山白茶等多个茶品牌。“梵净翠芽”曾在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特别金奖”,在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茶叶品牌效应已逐渐显现。
(怒溪镇 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