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古塔,元祐七年
寻古迹的莲莲
在绍兴诸暨……
这座越国古都,自古文运昌盛,魁星高照,余缙、骆问礼、戴良、钱之光、赵忠尧……不胜枚举。
诸暨也是西施的故里,一路走来,匆匆间虽未见得美丽的女子,但清秀的山水画卷已足以把人打动。诸暨的山不高,远远的卧在乡间深处,没有多余的风,偶有鸟儿来打扰,初夏和煦的阳光与炫彩的晚霞也安静的躺在山背上,等待被这蜿蜒的群山背负着隐入天际。
历史很多时候就像一首诗,而时光不会因为一首诗变老,甚至变得陌生。就像置身在枫桥镇的东化城寺塔下,有塔必有寺,但对于时光来说,古寺的一切都变成了历史,但是,古塔营造背景中的故事,千百年来总是随着古老的枫林镇娓娓讲述。
一座古塔矗立在山巅,塔下原有东化城寺,据《国朝三修诸暨县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丙辰(536年),诸暨枫桥紫薇山南麓建有寺院,至唐代破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末期(971年),寺院重建,紫岩寺改名为化城寺,因与安徽九华山的化城寺重名,因此分别加以“东西”二字来区分两寺。
到了南宋初年,金兵进犯江南,宋高宗赵构曾逃难到越州,特地前往东化城寺进香参拜。金兵闻讯追赶,寺内众僧急忙将宋高宗藏于寺后的岩缝中,并拿起武器同金兵展开血战。金兵恼羞成怒,遂将东化城寺放火烧毁。究其历史上千年,如今只有东化城寺塔遗存,这是诸暨境内现存年代最老的古塔。
东化成寺塔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林镇钟瑛村紫薇山,古塔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称东化成寺塔,又因建于元祐年间,也被称为元祐塔。古塔平面呈正方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有记载原高七层,现仅存四层,塔基用条石砌筑,上设砖砌须弥座,部分塔砖的侧面分别模印塔形图案和“壬申元祐七年立”铭文。
“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宋哲宗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在宋神宗病重之时被封为太子,神宗去世之后,九岁的宋哲宗登基。宋哲宗在位时间十五年,共用了三个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元佑年号共用了9年,由于哲宗继位时只有9岁,所以神宗身后的安排是由高太后垂帘听政,这一垂就垂了8年,这期间高太后起用反对派领袖司马光恢复旧法,司马光一不做,二不休,三还做得很彻底。所以元佑年间的政局就是:一切变法都是万恶的,一切反对变法都是君子的,哲宗享年25岁,虽然命不长,而且亲政的时间也不算多,但他完成了对西夏方面的战略反攻,任用章质夫平夏水龙吟,奔袭天都山,生擒西夏主帅,逼死梁太后,为之后北宋全面占领陇右地区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宋哲宗算是北宋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不长的9年,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更是短短的一瞬,却留下带有明确纪年且铭文至今清晰的“元祐”年间题记,古塔下原有古寺,当地人信奉着东化城寺塔香火灵验的说法。历史上古塔所在的枫桥镇是诸暨与绍兴之间往返的必经之地,也是从浙北通往浙西地区的重要通道,东化成寺塔最初存在的意义应该具有佛塔和地标塔两个作用。
远望紫薇山,那越国古都的“大部”依旧有着虎据龙蟠之势,古塔在拱托出的山巅耸立,默默的回望着这块热土倒映在时光里的千古兴衰。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