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关注和星标的地理科普备考资源库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极、南极,
还有个“第三极”世界的青藏高原
很多人都说一生必须去一次西藏
但没几个真正了解
这神秘的 “地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在纬度25°~30°之间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也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除了浩瀚的海洋外
大多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地理学家们将纬度30°
附近的这一区域称为:
“副热带荒漠”
但在中国的北纬30°
却出现了一片神秘的绿洲:
森林广布、河湖密集的湖南、湖北
浙江·嘉兴乌镇
(N 30°64′)
湖南·张家界
(N28°52′~ N 29°48′)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它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是亚洲内陆高原,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运动。
关于青藏高原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采用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在遥远的2.8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属于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2.4亿年前,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的移动、挤压使得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出现了。
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相继浮出海面。
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的漂移又一次引起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出现,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隆生为陆地。
至此,青藏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块体最早由祁连地体、北昆仑-柴达木地体、南昆仑-巴颜喀拉地体、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喜马拉雅地体等自北而南逐步拼合成的一个新生大陆块体。
从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特征与应用角度出发,将高原隆升划分为四大构造运动阶段,它们分别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运动、昆黄运动与共和运动,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细化为15个隆升幕。
青藏高原隆升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环境效应
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与放大作用
经喜马拉雅运动之后形成的青藏高原大统一新构造运动板块,由于其隆升的总幅度更高,面积更大,其对环境气候具有类似“马太效应”或“蝴蝶效应”的非线性正反馈作用。
因此其对周边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效应更为强烈,一些专家甚至称其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
22MaB.P.改变了东亚地面行星风系并出现季风效应;
8. 5Ma B.P. 东亚季风效应增强,干旱化程度的加剧,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开始;
3. 6Ma B.P. 起,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与放大作用增强;
1. 2Ma B.P.以来,高原隆升对亚洲现代冬夏季风气候效应逐级增强。
第四纪以来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使黄土高原发生了阶段性抬升与构造变形,并引起多种黄土地质灾害与水土侵蚀。
其中,黄土高原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为重力侵蚀、沟谷溯源侵蚀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
构造变形造成黄土产生构造裂隙、节理,增大黄土的侵蚀速率,促进黄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蚀灾害的发生;
地形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带等稳定性条件差的黄土分布区,是黄土侵蚀最剧烈的地区。
距今一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抬升速度加快,曾达到每年7cm。平均4000米的海拔,让青藏高原傲视同纬度周边地区,成为了“世界屋脊”,正是因为有了青藏高原的存在,北纬30°附近的中国才得以摆脱副热带荒漠的“命运”,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绮丽景观。
这一切,
还得从一种“操纵”着全球气候的“风”说起——“季风”2
是的,就是中学地理课上令无数学渣脑壳疼的季风。
在夏季,南北纬30°附近地区,被干热的季风环流所控制,几乎都形成了高温少雨的荒漠。
但当这股风来到青藏高原附近时却吃了个“闭门羹”,海拔高、面积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墙般,拦截了它的去路。高原上巍峨屹立的群山,改变了大气环流本来的运动轨迹使得大气环流到这里被分成两支,绕过高原北分支,把干热的气流,带到新疆、甘肃、内蒙古一带,形成了我国西北黄沙莽莽的苍茫风光。
而原本应该接受干热西风干扰的中国东南部,反而逃脱了成为荒漠的命运季风,气流的这一改变也促成了中国自然区域“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自然区划有不同说法,
但大部分会将青藏高原分为一个自然区。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在1959年首次提出将中国划分为三个自然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
为什么将青藏高原单独划为一个区呢?
除了气候,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青藏高原四面高山屹立,横卧在高原南边的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这里有110多座山峰海拔超过7350米其中,更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巍峨于高原北面的有“万山之祖”——昆仑山脉以及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
▲昆仑山和塔里木盆地1991
屹立于高原西侧的是——冰川密布的喀喇昆仑山脉;
耸立于高原东部的是中国最长的南北走向的弧形山脉——横断山脉;
而高原的中部,则是高寒缺氧,植被稀疏的荒原。
巨大山脉和高原共同围合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使得独特的青藏高原成为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它是如此特别。这里无论是气候、地形、景观还是历史、人文都与中国的其他区域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在全世界你都找不到第二片这样的地方了。
这是一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劣,物资匮乏,所以即便面积占到中国总面积的1/4,总人口却不到中国总人口的1%。但青藏高原特别就特别在,虽然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却又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但这里有大大小小1500多个湖泊总面积约为36500平方千米,占到了全国的总面积的48.5%。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青海湖,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每年盛夏,湖畔开满油菜花,美不胜收,而西藏的三大圣湖玛旁雍措、纳木措、羊卓雍措美丽而神圣,蓝得令人沉醉。
推荐关注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微信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保证大家及时看到推送,可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设为星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为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请四连点击: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