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个体最为重要的心理需要。就像中国人必须回家一样,那盘热腾腾的饺子,贯穿的是一生的眷恋。
当你选择远离家乡,背上行囊,去到陌生的城市。抑或是父母在,不远行,为家乡驻足更愿为这片热土尽心力。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留在一座城市,而那些使你驻足的理由或许就是这座城给予你的归属感。
青岛,一座山海之间,风景独好的海滨之城。有人说,城市规划馆是一个城市的内心,它能够读懂一座城。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之于青岛便是这样的存在。在这里,城市的前世今生尽收眼底,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团队更是以“城市微更新”让越来越多的归属感如约而至。正如团队成员们所言,城市的有机更新是没有终点的,精细的“工笔画”期待更多成果,也让生活在青岛的朋友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撰文/©于莹
审校/©博雅
于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
读懂青岛城市气质
一座城市的规划馆,装着这座城市的未来。置身其中便可透过它读懂一座城市的内心,体悟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力量。
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之于青岛,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形象的载体,在这里可以一览青岛的“前世今生”。
青岛规划展览馆
据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介绍,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包括青岛规划展览馆和青岛市雕塑馆、雕塑园。青岛规划展览馆是广大市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和展示国土空间治理成果的重要平台。整个展馆设计跨越地理时间限制,融入青岛城市的发展进程。这里不仅是青岛沧桑巨变的记录者,也是国内外友人了解青岛的重要窗口,是展示青岛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
而与规划展览馆相隔不远的青岛市雕塑馆(园)则是组织开展公益性雕塑艺术展览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
采访正式开始前,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雕塑园,一件件国内外优秀室外雕塑艺术品栩栩如生,一声声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虽有寒意但仍觉惬意。彼时,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边走边介绍,青岛市雕塑馆(园)不仅是为数不多的国际性艺术园区,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场所,更是为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事业推广促进开辟了新的空间。
青岛市雕塑园
据悉,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融合了城市规划发展与公共艺术展览展示两种属性。致力于宣传展示生态更新、城乡规划建设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植入,并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增强社会艺术感知力,彰显城市特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建筑设计的美学力量“唤醒”一座城
灰旧立面换成艳丽撞色,垃圾桶披上清新彩绘,街头巷尾有了“口袋公园”……一场“微更新”探索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
微更新,顾名思义,“微”指微小空间,“更新”则可以理解为新颜换旧颜。它旨在以一些小改造、小更新重新焕发旧社区的活力,塑造社区活力。
在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的当下,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也越来越注重内涵品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开展“微更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公共空间、拓展了更多可能性。
“像青岛这样的城市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告别了大拆大建的粗放型、扩张型发展,城市建设面临更多的是存量优化的问题。”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工程师白琨玉说道,为此,青岛“微更新”则强调,工程小、耗资少、细节美的“有机更新”,以及政府、设计师、居民等多方参与的“共享共建”。“我们通过对社区零星地块、闲置空间以及品质较差的公共空间进行品质提升和功能再造,让其焕发新生。在更新完善使用功能的同时保留区域文化记忆,给城市注入“抗衰老”秘方。”
以崂山区的北村新苑西广场更新项目为例,在“换新颜”的过程中,注重对场地旧物进行再利用,将原有因严重破损、影响空间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石头坐凳、石头花池、木质廊架的材料更新设计成为新的坐凳、汀步、景观小品、儿童活动独木桥等,在节省改造成本的同时保留了场地记忆。
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前期,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对所有区市的试点项目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试点选址的合理性、多样性以及可实施性与各区市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具体对接,协助区市做好试点提报工作。
除此之外,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还将“微更新”与老旧楼院整治、旧村改造、海绵城市等项目结合,通过提供平台开展设计竞赛、建立微更新设计师库、对设计方案提供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推进微更新方案设计工作。
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团队在城阳调研
与此同时,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还深入社区开展“流动微课堂”、“新闻袋袋裤”等系列活动,通过现场宣讲、交流互动等形式,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并引导各区市同步探索各自的运行路径,将“微更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今后城市改造建设中逐渐常态化。
城市空间微更新是一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微更新”应是温度的。在城市微更新之际,以建筑设计的美学力量“唤醒”一片区域,使之不仅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文化乃至精神地标。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工程师白琨玉这样说道。
温度,让城市更有味道!
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有温度的城市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人说,幸福感是一座城市温度的来源;有人说,文化底蕴才能带给城市温度;也有人说,城市的温度源于一座城市的人所传递的元素。
在青岛,如何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在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看来,有温度的城市,从客观环境上说,体现在适度友好的环境氛围营造,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展现城市的姿态、文明的显现;从城市内涵上说,在于有深度地去诠释城市肌理与历史,让市民感受到不同质感的城市人文。
近年来,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在以艺术植入营造城市创意空间,推进城市空间“微更新”的同时,开启了城市空间微更新与公共艺术及社会公益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打造了像是“九月天使”、“爱心汇聚”等公益项目,通过艺术植入促进了城市公益事业的发展,以高品质公共艺术空间为核心塑造城市大爱精神。
海青路社区志愿宣讲
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主任蔡普增表示,面向未来,青岛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将继续以平台思维聚合社会各界力量,打造政府、社区、艺术家和公众的交流合作平台,将公益事业与城市空间微更新、特色街区打造、公共艺术行动等进行多元化融合,进一步放大社会效益,塑造“博爱之城”的城市形象和高品质的都市公共空间。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乐。”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本是用来描述她眼中的泰国北部小城清迈的,却不想突进却成为众人梦想中的城市模样。“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如此美的歌词唱出一个诗意般的城市。而画有千种格局,歌有万般旋律,冷暖自知的“温度”才是城市的终极密码。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以“微更新”为载体,让城市更有温度,让这座城给你独特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