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艺村,无论是鸟瞰拍摄还是聚焦特写,每一个镜头仿佛都是风景。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参展建筑“竹里”,也能感受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的独特魅力。
作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为核心的竹产业集聚区,道明镇近年来通过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把林盘、山野、田园等“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本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动能,实现了致富增收、融入了公园城市。国家AAAA级景区道明镇竹艺村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依托文旅融合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华丽转身,成为由艺术点亮的国际范新农村。
道明竹编,艺术点亮乡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道明竹编在崇州有着深厚的传承底蕴和兴旺的产业基础,除了各种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近年来,崇州依托中央美术学院强大的师资,借助“艺术点亮乡村”的理念,将合作社、村集体和传承人等平台整合,实现了竹编在设计、加工、制作、包装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规范化运营,使传统手工用品完成迭代升级,具备了文化创意包装、景观建筑制造和场景空间营造的能力。
如今,道明竹编已经走过2000多个年头,现已创新发展出立体竹编、平面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其中尤以立体竹编见长。编制产品时大体按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循序渐进。
据了解,在发展创新之前,道明竹编曾一度没落。“由于传统的竹编产品利润低,制作过程也很辛苦,很多同龄人都不愿意学习,再加上一些竹编户的转行与外出打工,道明竹编也经历一段困难时期。”崇州道明竹编新生代非遗传承人丁春梅说道。
为了将竹技艺传承下去,丁春梅与父亲于2014年一同创办了“丁知竹”竹编创意馆,在编织技法上、表现形式上及内容上进行创新,探索竹编的市场化道路。去年一年时间,道明镇竹编产业创收超过1.3亿元,“卖竹编”卖出了近3600万元,接待游客6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
如今的道明竹艺村,借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道明竹编已经实现价值提升,形成了群众体验有所乐、群众参与有所得、群众传承有所获的良好态势,辐射面、覆盖面不断扩大,艺术性、文化感持续增强。
国际竹文化周发出“创意邀约”
6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二届道明国际竹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崇州市道明竹艺村举行。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启动了“第二届道明国际竹文化周竹编创新设计和公共艺术大赛”,并向广大文化创意、艺术表达的高手、专家和达人们发出邀约,征集以“竹”为主题的竹编创新设计、公共艺术作品和方案。
大赛聚焦塑造“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的城市文旅品牌,凸显天府文化蕴含的民风民俗、传统艺术和技艺,包容天府美食等各类非遗活态和形式,打造一批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让以竹文化为代表的天府文化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
今年9月,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二届道明国际竹文化周将在这里举行。这片气候温和、风光秀丽,以无根山周边茂盛的竹林为“蓝本”,勾勒竹编产业发展路径的土地,不仅培育出了道明竹艺村这处“网红打卡地”,更引入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探索出活态、立体、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把“竹里”带到了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舞台,使竹编成为致富增收、文旅发展的关键要素。
红星新闻记者 龚靖杰 张晓舟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