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7月18日上午,浙江科技学院“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走进了杏花村,参观革命景点,探寻光辉岁月。
调研组的第一步选择了当地著名革命景观——民国炮楼,它建于民国时期,为三层青砖瓦木结构建筑,楼高十余米,墙身上布有瞭望孔及射击孔。当时周围民居都是砖瓦平房,站在炮楼之上,能俯视整个岗顶村,对村内、村外的动态一目了然。
图为杏花村民国炮楼 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摄
炮楼是当地村民为了保护自己生命财产、抵御山贼土匪而建造的,对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炮楼已不再投入使用,周围长满杂草,炮楼内部部分瓦面和楼板已倒塌,无法攀到最高处,炮楼主体建筑保存良好。
图为杏花村民国炮楼内部 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摄
紧接着调研组的步伐迈向了知青饭堂,顾名思义,知青饭堂是为知青们提供吃食的地方。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缘故留下的称谓,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口号,这些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的年轻人,在知青饭堂留下了自己奋斗的身影。
图为知青饭堂门口 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知青被陆续招工招干、参军入伍和因病返城,知青饭堂就慢慢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如今的杏花知青饭堂,成为当地有名的革命景点,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仍被杏花村的人们世代相传。
调研组的下一站是粮仓桥,粮仓桥因与杏花村粮仓(今陈济棠旧居)有关而得此名。解放初期,政府把当地莫家大宅改造后设为粮仓。因分界、泗水附近没有粮仓,农民交纳公栽路途较远,为了方便农民交纳公粮而建造习惯性地把该桥叫粮仓桥。
图为粮仓桥 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摄
这座桥连接了当地居民在过去艰苦的岁月奋斗的日子,调研组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当地人民为美好未来拼搏不息的革命精神。
杏花村的几个革命景观将革命事迹与现代建筑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广泛调动了群众参与学习革命文化的积极性,让广大群众乐意听、乐意记,真正做到让广大青年人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未来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