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碧江区桐木坪乡桐木坪社区高峰组,满山的空心李压弯了枝头,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游客纷沓而来,村民姚志刚说:“有了政策的支持,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姚志刚指着身后的李子林说:“以前,一家4口,只能依靠一亩三分地勉强糊口。”桐木坪乡作为省级二类深度贫困乡,曾靠广种薄收、土里刨食,山村凋敝,不得不外出务工。
在铜仁城区务工时,姚志刚偶然了解到,城区市民对沿河空心李格外喜爱,却因交通不便而无法购买,部分市民只能依靠在沿河的亲戚朋友带回来。为此姚志刚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发展空心李产业的萌芽。
2014年,姚志刚与3个朋友成立铜仁市东云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160万元,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800余亩空心李、蜂糖李、黄桃等产业。
为做好产品的技术指导,姚志刚请碧江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做技术指导,并由技术专班全程跟踪服务;期间,乡里用项目资金帮助他硬化进村公路、产业路、大水管道,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时隔三年,空心李试挂果,在技术专班与姚志刚的精心管护下,空心李的品质有了保障,姚志刚期待着半丰产期的到来。
次年,半丰产期如期而至,却打破了姚志刚的美好憧憬。空心李产量16万斤滞销了8万斤,损失近40余万元,姚志刚说:“当时发展种植业,仅仅考虑产品品质,没考虑产品的销售。”
2019年,为了切实保障的空心李、黄桃、蜂糖李等其他产品销售,该乡成立了桐盛专业合作社集体公司,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桐盛专业合作社与铜仁市锦程投资集团签订协议统购统销。
销路有保障、群众增收快,村民杨秀全说:“村里发展产业,荒地也能生金。每年在基地务工收入可达30000元,土地流转金就有12000元。”
发展产业,村民喜获“二金”流转土地有租金,村民每流转一亩土地种植空心李,可获300元的租金。
就近就业有薪金。空心李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去年,基地发放劳务费近30万元。每天用工量可达50余人,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希望多一些姚志刚的能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桐木坪乡党委书记马学东说。今年,该基地仅空心李产量可达10万斤,已销售3万斤,预计收入可望超过100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煜妤
编辑 陈刚
编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