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古老的石条小路,路旁的太阳花,以及美丽的洄溜古镇,和一群怀揣梦想的人,组成了一幅意蕴悠长的画面,在阜阳和新蔡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月18日上午,在阜阳文友侯建峰的盛情邀约下,新蔡县作协主席谢石华、副主席杨震,带领新蔡县作协采风团一行十人赴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洄溜古镇采风。
洄溜古镇商周时期就人类聚居,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颖州区三十里铺镇,北隔沙颍河、东南与颖上县、西南与阜南、颖州区三县交界。宋朝过往船只开始上岸补充给养,逐步形成集市。明清以后逐步发展为上、中、下三个渡口,成为沙颍河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航运集市。清代中期至民国期间设立洄溜区,是阜阳县所辖的六个区治之一。
清末民初时,此地商贾云集,一派热闹景象。茶馆、盐行、煤油铺、瓷器店、当铺……三十多家百年老店鳞次栉比,述说着洄溜古镇的繁盛。黄牛交易区、山羊交易区、杂技团场地、古龙井浴池……见证了洄溜古镇的百年芳华。
采风第一站是洄溜集。在阜阳市颖州区三十里铺乡人大主席张青松、《颖州文学》主编、颖州区作协主席肖龙等陪同下,采风团成员认真听取了洄溜镇村支书穆长军的精彩讲解。
走在洄溜古镇的石条路上,随着穆书记的讲解,历史的烟尘滚滚而来,艄公的号子声、店小二的吆喝声、大碗茶的碰撞声、商铺里的讨价还价声,茶馆里的高谈阔论、长袍马褂的身影……一一穿越时空,从木格窗棂里、从廊檐翘角里、从青砖灰瓦里、从倾圮的土墙缝里缓缓溢出。
沿着石条路我们依次参观了刘家祠堂、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清真寺、颍河渡口等地。
采风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室内交流。在洄溜镇居委会会议室,采风团成员认真聆听了穆书记关于对洄溜古镇未来的畅想,感受了穆书记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怀。穆书记早在2007年便开始多方收集整理资料,深挖洄溜集历史文化资源,并不辞辛苦走访洄溜集的百岁老人以了解名人事迹。经过不懈努力,于2009年手绘了一幅几百年前洄溜集风貌图。这张富含传统文化与个人智慧的图纸,搭建了洄溜集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充分显示了洄溜集曾经的辉煌。在穆书记的讲述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洄溜古镇的历史,更为穆书记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午餐,我们有幸品尝了阜阳历史名吃,洄溜四宝—— 咸黄牛肉、烙子绿豆饼、沙缸豆芽、地锅豆腐皮。
下午,采风活动继续进行。我们驱车来到阜阳西田坡。想象着国家领导人曾在我们眼前的地方和村民们谈笑风生,共谋发展,一种敬意和自豪感从我们心底油然而生。
随后,采风团来到了千里淮河第一坝——王家坝。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的交界处,兴建于1953年。2020年7月20日,接国家防总指令,王家坝闸13孔闸门全开。蓄洪区的老百姓全部被转移。当地人们为淮河中下游城市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王家坝,我们不仅仅领略了美景,更重要的是我们被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召,采风团成员无不倍感自豪和振奋。
一天的行程紧张而愉快。我们于洄溜古镇的石条路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沉,于“洄溜四宝”的佳肴中体会到了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王家坝的雄浑壮美中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和心灵洗礼。
一次远行,一场相聚,让采风团成员得到一次历练和成长学习的机会,并加深了阜阳和新蔡两地文友的友谊。这是推动新蔡文艺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为繁荣新蔡文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