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硬件”,提升“软件”;外修“颜值”,内塑“气质”。近年来,玉门市在城市管理、细节提升上,下足“绣花功夫”,发力文旅融合,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
夏日傍晚,走在玉门新市区玉泉湖畔,凉风习习,碧波荡漾,铁人大道车水马龙,路边楼房高耸入云,湖边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实在是夏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年久失修与缺乏规划,部分建筑破旧不堪,很多公共设施亟待修缮。
把玉门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美丽城市,是很多人的心声。紧接着,这里就迎来了一场“绣花”式的精细改造。
“‘绣花’式改造,就是在保留原有街区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改造,针对局部节点进行精准改造,并通过‘穿针引线’改善整体风貌。”玉门市住建局干部徐思源介绍,除了在玉泉湖架设全市首个音乐喷泉,精心修缮湖畔景观,他们还在铁人大道沿途建设和放置雕塑、绿植、灯光、廊道、公共卫生间等,打造了全市首屈一指的美丽道路。
现在,“绣花”式的改造,成为玉门市城区改造的共同思路。2020年以来,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新建如意湖公园,对玉门市区各条道路行部分行道树进行更换,为市政广场周边增添景观小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据悉,围绕精细化的城市品质提升,玉门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有“细节”:河道在变美,建成景观湖4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水系周边变成了绿带、风廊、水道;城市在变绿,全市绿化总面积31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5平方米;空气在变好,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监测天数为36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5.32%……
目前,玉门已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全省绿化模范市”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文旅深度融合,共享创建成果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玉门的亮丽名片,也是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据玉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690平米的中国边塞诗展览馆已在玉泽湖公园建成开馆,玉泽湖、玉泉湖、如意湖等公园设置边塞诗刻300余幅,边塞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昌马镇深入挖掘边塞历史文化,建成梨花驿站、梨花水寨、昌马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打造边塞+旅游、文化+研学等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乡村振兴。”玉门市昌马镇干部蔡玲说道。
同时,玉门市还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俗文化节展、评选“玉门工匠”等活动,让文化遗产深入走进市民生活。
特色足了,人气旺了,旅游产业越做越大。目前,玉门已经形成了玉门新老市区两个核心旅游目的地,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玉门段、祁连探险南部旅游线、边塞古道北部旅游线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魔山公园和赤金峡大景区、玉泽湖生态旅游景区、天境昌马四大品牌景区,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业态的“一区两核三线四点多元”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了文化旅游连片发展。
今年以来,玉门市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酒嘉双城经济圈和甘青大环线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战略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大攻坚行动”,着力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截止今年6月,玉门市旅游人数达到175.32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14.07 亿元,创历史新高。(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