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一 陈睿轩 指导老师:哲翌涵
今年五一放假,我随爸爸妈妈一起回了趟外婆家,也跟随家人的脚步,有幸来到四川仪陇县马鞍镇的朱德故里感受红色文化。相比游览名山胜川,或许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没有那么大,但这里留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却是难忘。
来到朱德爷爷的故居,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川北农家小院,泥墙、青瓦。屋内陈列着当年朱德爷爷及其家人用过的方桌、蓑衣、灯盏等物品。很难想象,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朱德爷爷忧国忧民,萌发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立下了拯救人民群众的宏大志向。在纪念馆的大门前,一眼就看到朱德爷爷的塑像,他挥着右手,目光坚定,昂首远望,追求光明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纪念馆,我听到了朱德爷爷青年时期和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生平事迹,了解朱德爷爷由一个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人的人生历程。
在看到朱德爷爷的扁担时,我听到了感人的故事,走进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话说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敌人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发起了挑粮运动。从井冈山上到山下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很多路段就是空着手走也很累,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当时,朱德爷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穿草鞋,戴斗笠,白天起早下山挑粮,晚上摸黑回山,还要和毛主席一起商议革命大计。战士们怕他累坏了,对他说:“您日夜操劳太辛苦了,就不要再下山挑粮了吧!我们大家每人多挑一点,就把您的这份补上了。”每当这时,朱德爷爷就风趣地说:“吃饭有我的份,挑粮就也有我的份!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吗?”一天天还没亮,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朱德爷爷也准备动身,于是去拿放在墙角的扁担。咦?扁担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哪去了呢?原来是战士们担心朱德爷爷累坏了,故意把扁担藏起来了。谁知大家刚走出没多久,朱德爷爷就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等他坐下来休息时,大家才发现他原来新削了一根竹扁担。可过了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德爷爷二话不说,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这次他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从此,朱德爷爷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朱德爷爷虽然是军长,但从不搞特殊化,坚持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纪念和传承。朱德爷爷的扁担,担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官兵一致、无私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挑的是一名领导干部艰苦朴素、同甘共苦的革命奋斗精神。也正是有无数像朱德爷爷那样朴实无华的共产党员富有革命理想,忠于革命信仰,勇于挑起重担,勇于吃苦向前,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有如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虽然我们很多小伙伴都没有挑过扁担,但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很重。特别是当今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知识文化,要敢挑重担,勇挑重担,能挑重担,真正做知责于心、担责于行、勇于担当,成为一个能为新时代发光发热的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