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高耸挺拔的山脉,横亘在青海和甘肃之间。滋养着草原和绿洲,俯视着河西走廊的历史变迁。从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山峰直插云霄,这就是被古代匈奴称作“天山”的——祁连山。
祁连山是一座对河西走廊举足轻重的山,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而且祁连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峰,更是不同民族精神的巅峰。
河西走廊就位于甘肃省的中部;河西走廊东起乌哨岭,西至星星关,南靠祁连山,北临马鬃山;因地处黄河以西,南北都是陡峭的高山,形似走廊,故被命名为河西走廊。
在今天,沿着祁连山脉,依次分布着六座城市,其中有四座是由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所亲自设立命名。
这便是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武威、酒泉两郡;公元前111年,分置张掖郡、敦煌郡;现嘉峪关市为1965年设立,原属酒泉郡;现金昌市为1982年设立,原属武威郡;现敦煌市为县级市,属地级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武威
,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平原,位于武威天祝县中部的乌鞘岭,是陇中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武威,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凉州。很长时间以来,它是西北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众多文人骚客向往的“国际化大都市”。凉州,作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的都城,作为孕育了许多文人才子大将甚至帝王的土壤,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东汉),象征着中原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
张掖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金张掖”之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张掖位于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现在是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
“巍峨独标峙,登之心旷然”,如果不是立于山巅,你也许无法感慨丹霞之奇特。在张掖东南方向120公里处的草原上,有世界上最大、历史最久的马场——山丹军马场。马场的创始人正是霍去病。山丹军马场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焉支山下,山势平缓,水草丰美,以出产良马闻名。
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也让匈奴人唱着悲伤的歌谣离开了这片肥美之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公元前60年,汉帝国在今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河西走廊为桥梁,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纳入主权范围。至此,直达地中海的商路全线贯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繁荣兴盛。
酒泉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这,就是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为古代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相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从张掖出发,沿黑河顺流而下,穿过一片荒芜之地,河西走廊上的第三块绿洲赫然显现。
敦煌
,别过酒泉,继续往西,便来到河西走廊上最后一座节点城市——敦煌。举目四望,这里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连山。走马出关,只见黄沙蔽目,日月苍凉,疾风劲草,恍若隔世。
为据守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敦煌以西的两条要道上分设阳关和玉门关。走出这两座关卡便走进了广阔的西域。此后,或沿昆仑山北麓山脚,或取道天山南北两侧,一路西行,可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
祁连山下的那一排城市,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辉煌。此刻,在人们的心中,祁连山早已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峰,更是民族精神的巅峰,在祁连山的滋养下,孕育着别样的景色与文明。
祁连山,像倔强的西北人一样,挺直自身的脊梁,用淳朴与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探寻,接纳世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