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发布主办、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协办的“极美成都——公园城市最美地标TOP100影像展”正在火热进行中。来自云南的“蓉漂”王金城拍摄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以下简称熊猫基地)从上万张参赛照片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感觉很意外,不知道有多少国内外摄影师曾经聚焦国宝大熊猫,能够获奖十分荣幸。”王金城笑着说,每次外地亲友来成都,都会去熊猫基地,而他则会兼职摄影师和导游。照片就是2017年国庆陪亲友去的时候拍的,当时拍了一千多张。
镜头里的熊猫基地,有国宝以及川流不息的游客。而在镜头背后,熊猫基地更是一个入口,让更多人走进大自然。
镜头里的国宝:捕捉神态很关键
王金城来自美丽的高原水乡——云南丘北县,来成都三十多年了。当初他在部队,除了参加训练、工作和学习,业余时间多用于写作,并于1995年获得“珠光杯”全国影评大赛一等奖。由于这个专长,之后他从事宣传工作并开始了摄影。对于大熊猫,王金城用到了钟爱一词,“看不腻,也拍不厌。”
“入选的照片是2017年国庆节拍摄的。”王金城笑着说,那次拍摄是他带云南老家亲友去的,当时他拍了上千张“国庆看国宝”的照片。王金城介绍,表现大熊猫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捕捉神态,尤其是眼神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这张图片定格了中间主体大熊猫的面部神态,咧嘴抬头张鼻孔,双目圆瞪前方。”王金城介绍说,同时照片中的两只大熊猫一前一后结伴同行,后面大熊猫正好走到花丛旁,头上好像戴了一朵花,就像一对大熊猫情侣在溜达一样。而斜面延伸的围墙和青苔,则有一种线条和生态的美感,并将游客与大熊猫相对隔离,既有互动又保留了相互间的距离感,以及各自的空间感。
▲王金城拍摄的这张照片入选“极美成都——公园城市最美地标TOP100影像展”
镜头外的基地:熊猫招牌今更靓
熊猫基地除了有国宝,同时也是一个入口,让更多人走进大自然。前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是受邀的4位林草行业党员代表之一。她介绍,1994年,她刚到成都熊猫基地时,大熊猫数量只有18只,其中的三分之一患有营养不良综合症。从1987年到2000年,大熊猫年均死亡率有10%,可每年净增长率仅1.04%,平均每年净增长的大熊猫数量不到1只。现在,大熊猫的死亡率降下来了,只有1.9%。同时,大熊猫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了将近10岁。
▲王金城拍摄的大熊猫
基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研究条件、研究平台和研究成绩,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建成了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2007年被科技部命名为科技部和四川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我们还建成了博士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还有一个四川省和科技部合作建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作为首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之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科普和自然公众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拥有包括大熊猫太阳产房、大熊猫月亮产房、大熊猫成年别墅、大熊猫幼年别墅在内的近二十个大熊猫、小熊猫活动场所,拥有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熊猫科学探秘馆、蝴蝶博物馆以及熊猫魅力剧场、熊猫医院、熊猫厨房等卫星教育场馆,以及熊猫谷保护教育村等多个室内自然教育活动场地。其中,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建筑面积7179平方米,展示面积4342平方米,也是全球第一个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这张金字招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