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章/图文
在大埔县边陲,与饶平相接壤地界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叫木教村。从大埔县城驱车二十余公里,可到枫朗镇的双溪村。从双溪街头一条岔路进去,走数里就是木教村了。木教村分为下木村和上木村,一条约计十余公里长的缓缓山路,把下木村、上木村的山光水色和白墙黛瓦连成碧玉串珠般的醉人景致。如今,三、四米宽的弯弯硬底山路已全程装上了合金钢护栏,既装点了景色,又保障了村民和游人的行车安全,使进出木教村变得更加轻松和惬意。
我老家百侯镇与枫朗镇相邻,距木教村只不过十余公里远,可是幼年时觉得“木教”两字代表着难以到达的几乎是远在天边的有着部落色彩的极端荒蛮的崇山峻岭小村落。事实上,孩提时代从大人话语里捡拾到的这两个字及连带的一些模糊枝桠叶片事儿,是我头脑里关于该村的全部信息。直到近年来,多次游览和感受了木教村的苍山翠谷、碧涧澄潭和古屋民居气象,才对该村自然、风物有了无限的敬畏和无比的神往。是呀,看不够的青山绿水,看不够的古屋人家,看不够的石垒梯田,看不够的田间小径…… 让我去游览一百次也不够。或许,借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青溪》诗所云的“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最后四句,才能表达我心中对木教村景色的向往之情。其实,王维的《青溪》诗中的“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几句,用来形容贯穿下木村和上木村的潺潺涧流,何尝不恰切呢?还有,唐代韩愈的诗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好像也非常适合木教村山环水抱的天赐神秀之美。我想,即便“性本爱丘山”的东晋陶渊明,他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也是适用于木教村的,因为自古人性相通,山水田园是永恒的最可靠的精神圣地。
在缓缓山路上,饱览一个个山麓水边如诗如画的密集村居和古老梯田,我总是感慨万千,灵感如泉。有一次,我下车在路边留连,看到村居古屋气象俨然,与碧绿的田圃连在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生动、恬静、愉悦、富有韵味的田园生活图景。树木、花果、蔬菜、禾苗、鱼虾、禽鸟等等,无不让人视觉清新、心灵洁净。屋外,树色连山净,岚光带水浮。整个视野里,林籁结响,泉石潋韵,云霞雕色,草木贲华,鸟语花香,可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园生活,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归宿。此村景致,举头远望古石不改色,低头近观绛绿自成围。那天边的云霞,让我遐想:谁裁一片霞,为我制秋衣?“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环视四处远山,高低起伏,若骏马奔腾。山岑马声声,飞盖霁色新,爽气来青嶂,饮青岑之泉醴,英华沉浮,洋溢八方,和顺积中,英华外发,可谓风水宝地。长风扫纤云,平畴竞天静。天人合一之福地也,妙就妙在合乎天地之阴阳二气。于是,心里不觉构思一副对联:“门庭连圃韵,檐瓦带岑声”。此联是就地取材,提炼而作,或许切合身处之情与境。
木教村,过去曾名木窖村、沐教村。也许是偏僻和长期的交通不便,很少外地人进去,感觉木教村似乎保留着千年古色,好像待字深闺的碧玉,是那么洁净,那么清新。很久以前听说过,清朝康熙年代木教村曾发生“吴钩剿沐教”即沐教乡之难。话说康熙三年(1664),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里的蔡满,立有军功,将出任惠州协镇。他为了筹措盘缠,竟然绑架诏安县秀篆乡的富豪丘满观,索取赎金千元。此事被大埔木窖村民黄伊日、黄伊萃侦悉,乃集乡民20多人,于大埔咸水溪伏击蔡满,尽掳蔡满主仆8人。蔡满妻投诉于饶平镇总兵吴六奇(绰号吴钩)。知县禹昌允奉命围歼黄伊日等。黄等尽集楼中抗拒官兵不敌,黄伊日等以积薪引火自焚,村中男女1000多人全部烧死。木窖村(山深谷幽、林木茂盛之意),被吴六奇改为沐教村(沐浴教化的意思,语带侮辱性)。今以“木教”为名,寓意林木茂盛,灵气教化。身处如此清新澄碧之境,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几乎亡村灭种的“血光之灾”。看那溪山梦碧水,金风过玉溪,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件,也终将凐没在大自然的胜景里。
上木村人黄先生曾跟我说过沐教乡之难事件。上月,黄先生回老家,我跟着到他家老屋“逢源居”游玩,尽情感受了那里溪山、民居的古色古貌,仿佛心灵增添了几分宁静。从下木村到上木村,一路苍山草青青,鸟鸣婉转;一路翠谷水碧碧,泉流飞花。逢源居前,涧水冲击奇石发出哗哗清响。听着悦耳的水流声,念起大门前的对联:“逢闼高山开便见,源流活水溯常来”。我对黄先生说,溯此涧而上是奇石遍布的西岩山屏障,可谓源流活水来;环看四处高山,多为石山,古松耸起千年翠绿,可谓开门便见山。你上祖有智慧呀,一个“逢”字,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感情色彩。客家先民千年迁徙,正是逢此山水而落脚,开基创业,用辛勤的汗水打造出秀丽的村庄。在屋门前的石桥边,欣赏着碧水在一块块圆溜溜的大石间流转,我想起了韩愈的“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诗句,很想“赤足蹋涧石”玩个够。黄先生说,上木村还有许多古民居,如土围楼、永安居、蜂盛居等等。黄先生还说,有空闲时,到逢源居住上几天,到四周的高山上走走。是呀,我对木教村的山水之美只感受些许,就被陶醉了。
在离开木教村的路上,我想起了前几年拜读过的木教人黄光正老先生的《家乡纪怀》诗:山环水抱草青青,遍地繁花难记名。举见鱼虾游涧底,频来翠鸟立沙汀。清新大气轻舒臆,碧绿澄潭静照人。鹞岭石阶通玉阙,羊坪狮象守门庭。西岩峭壁千秋画,磜孔飞流万古琴。若教层林今尚在,人间仙境此中寻。
在木教村的古色里,我如若进入仙境,平日心头堆积的许多不必要的郁闷,不知不觉中全部消除了,感觉周身清爽、轻松无比。此时此刻,我内心里全是木教村的苍山、翠谷和涧水潺潺。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9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8年大埔诗社理事。